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我有意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是充分利用、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教材中的情感一旦被学生的情感所认可、所接纳,作者的价值观便会随之被接纳,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艺术的感染力,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移情于景,移情于物,以情育情,以情导情,将学生理性的思维转移到情理交融的境界中去,陶冶其情操,提升其情感,使他们在接纳课文情感的过程之中,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同时在情感的碰撞中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在情感的熏陶中提升学生的品格。
二是大力开展课外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古以来,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布衣百姓,都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读书能使人具有丰厚的知识,良好的素养,健康的人格,高雅的情趣。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改变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同时,作为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人文教育,有着其他任何活动无法替代的作用。教师承担着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任务。首先,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文化品位。身教胜于言传,教师渊博的学识、优雅的谈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更是深刻久远的;其次,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书目,确定阅读目标,制定阅读计划;第三,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师不仅仅要力争营造一个大的阅读环境,更应该把对学生的指导具体化,系统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还应把大目标分解成指导学生阅读与学习的若干小目标,转变成切实可行的、具体而有步骤的做法与策略。
让我们在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大力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让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营造一方广阔的天地!
三是实施多元评价。新课程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多元评价,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立体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理想目标,我们只有站在这一制高点上,才能适应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为积极响应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范围开展向云南地震灾区捐款献爱心活动的安排部署和要求,9月12日下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组织举行了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