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孩子们在洛泽河小学安置点内玩耍。
当日,记者从贵州威宁灾区进入云南彝良地震重灾区,并横跨彝良地震灾情最重的洛泽河镇沿线5公里左右的区域,用镜头记录了这里的场景。由于余震不断,沿途山体不时有石头滑落。目前洛泽河镇的救援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新华社
新华社云南彝良9月10日电(记者 李怀岩 赵大春) 9月10日,在罗炳辉将军纪念馆前的蓝色帐篷里,传来朗朗读书声。云南彝良地震后的第四天,这所“帐篷学校”开学了。
彝良县罗炳辉纪念广场救灾安置点最高的平台上,4个救灾帐篷搭建在一起,十几排学生正在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来自角奎镇中学的物理老师胡书捷告诉记者,10日9时30分左右,罗炳辉广场安置点帐篷学校正式开学。开学第一讲是九年级语文课本的古文阅读《孟子》二章第一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二讲是物理课,主要内容是讲解地震知识,让孩子们更全面地认识地震。
胡书捷说,4个救灾帐篷是受灾群众主动借给学校用的。上课前,老师们提前一个小时去布置课堂;放学后,老师们还要将帐篷挪回原位,供受灾群众住宿用。他说:“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层次不同,从六年级到九年级的学生都有。其次,刚刚经历过地震,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不是很稳定,学生安全管理也存在很大困难,但帐篷学校会逐步完善各项工作。”
在距离角奎帐篷学校不远的地方,同样搭建着4个连在一起的帐篷,帐篷里,大约40个2岁至6岁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唱儿歌。
由于天气炎热,来自彝良县幼儿园的义务教师邹素华和同事们累得满身大汗。邹素华说:“幼儿园今天在这里开设两个班,都是来自安置点2至6岁的小孩子。因为互相都不认识,心情不好,也不愿意动,对幼教来说是个非常大的考验。”
据昭通市教育部门介绍,10日,实验小学、民族中学、角奎中学、示范小学等帐篷学校开课。目前,当地正在研究灾区学校恢复上课方案,灾区学校也在继续排查安全隐患,达到条件的学校将陆续恢复上课。
新闻推荐
7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在生命的最后3天,忍着巨大的病痛,以惊人的毅力发起最后的冲锋,直至去世前5小时仍坚守在办公桌前,整理交待自己手中事关国防科研重大项目的资料。即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