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1月初,韦国清赶到玉林地区,去容县实地了解该县成功试种绿肥的情况。
地处桂南的容县从1960年冬开始,进行试种红花草、苕子的科学实验。种子从江西省引进,还从江西省请来农民技术员。第一次试种没有成功,6900多亩田到1961年春只有1.2%长得较好。1961年冬,继续试种500多亩,从湖南买回红花草根瘤菌进行拌种,并采取开沟排水、稻低播种,施放磷肥等措施。1962年春,71%的绿肥长得较好,低的亩产鲜苗1000公斤,一般的亩产3000~3500公斤,高的超过万斤。采用绿肥作为稻田基肥,每1000斤绿肥可以增产稻谷25公斤到50多公斤,土壤的有机质也显著增加,打破了农业专家“广西柳州以南都不具备种植红花草”的断言。
韦国清是位善于抓苗头和典型的领导,知道容县试种绿肥获得成功后,十分高兴。决定亲自去调研。那天,小雨下个不停,韦国清一行中午12点多钟到了容县县委。
吃过午饭后,容县领导向韦国清汇报容县种植绿肥的经过。容县36万人口,28万亩水田,3万多亩旱地,历来都是种两季稻,加上每年还有1/3越冬作物,复种指数高,对地力和肥力消耗量大,农家肥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商品化肥又极少。农民为了解决肥料问题,只好上山烧草木灰和铲草皮泥,结果是草木灰越烧越少,草皮泥越铲越少,大量山头被铲光,山林被破坏,水土流失,粮食也上不去。全县人口逐年增加,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必须在肥源上下工夫。于是,该县试种绿肥,找到了一套适合本地条件的种植红花草和苕子的技术规程。
韦国清对容县县委敢于破除迷信,尊重科学,坚持领导和技术人员、群众相结合进行科学实验的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十分赞许。他说:“你们这个决心下得好,种植绿肥既解决了肥料,增产粮食,又能杜绝破坏山林,保护水土流失,这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我多次讲过,不准乱砍滥伐森林,不准烧草木灰和铲草皮,有些人还没有认识到这方面的危害性。你们的经验很好,要在全区推广。希望县委继续总结经验,不断前进,创造粮食稳产高产。”
容县提出,为了进一步发展绿肥,建议在容县建一个根瘤菌种厂。韦国清经过考虑之后,当场拍板自治区先给10万元支持建厂,不够再说。
容县还提出,现在绿肥种子都是从外省购买,很不合算,建议广西自己留种。建议学习江西的办法,是每斤种籽卖1元,另外按牌价奖售5斤原粮、5斤化肥。
韦国清表示赞成。后来财贸部门经过研究,从广西出发,下发了关于收购绿肥种子的奖售文件。
韦国清从广西全局的战略考虑,及时解决容县提出的两个问题,无论是对容县还是全区绿肥的发展,都是至为重要的决策。
听罢汇报后,韦国清就去观看绿肥,他当时兴致极高,边看边问绿肥的特性和生长规律,连绿肥的有机质含量和氮、磷、钾含量,都问得很详细。
离开容县时,韦国清再三嘱咐容县领导,要他们把冬种的3000多亩绿肥田管好,认真总结,为全区推广种植绿肥提供经验,树立榜样。
1963年12月,韦国清在自治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继续当选为自治区主席。他代表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向这次大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全区积极试种和推广种植绿肥。他说:“根据各地这几年试种和推广的经验,种植绿肥可以在短期内取得大量优质有机肥,对于争取高产,效果十分显著,特别是我区红壤土多,土质比较贫瘠,有机质少,更需要种植绿肥,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地肥力。因此,应当把种植绿肥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凡是已有种植经验或已试种成功的地方,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推广;未有种植习惯的,要积极进行试种。我们要争取在7年内,做到全区种植绿肥1000万亩至2000万亩(包括种籽田在内)。实现这个目标,就能够把我区的耕地逐步改造成为肥沃的良田,有力地促进农业高产,改变低产的面貌。”代表大会审议批准了这个报告,推广种绿肥从而成为全区人民的意志和行动。
容县没有辜负自治区领导的期望,他们的绿肥越种越好,面积越种越多。1963年冬种1.1万多亩,其中红花草留种田8800多亩,平均亩产种子21公斤,从此改变了广西依赖外省供应种子的状况。1964年冬发展到16万多亩,1965年冬达到22万多亩,占稻田面积的80%。随着冬种绿肥面积的扩大,粮食产量也大幅度上升。在大种绿肥之前,容县水稻亩产长期在250多公斤徘徊,1966年接近500公斤,1967年成为广西第一个亩产超千斤县。
由于领导重视,层层示范,以点带面,全区绿肥的发展很快。1964年,冬种绿肥面积达到400多万亩,1965年增加到800多万亩,并保持了相对稳定。加上其他冬种作物,自治区全部冬种面积达到1100万亩左右。
容县成功试种红花草并在全区范围迅速发展冬种绿肥作物,受到各方面的关注。1964年,广东省根据陶铸的指示,组织了省、地、市、县有关农业负责人到容县参观,并从容县雇请了200名农民技术员到广东指导种植绿肥。
1965年,国家农业部邀集安徽、湖北、广东、福建、云南、贵州等省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到容县参加广西在这里召开的种植绿肥工作会议,交流和推广种植绿肥的经验。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特地拍了纪录片在全国进行宣传。
1965年4月9日,《人民日报》就容县成功试种红花草和广西大面积推行种植冬种绿肥发表了3篇文章。一篇是《破除迷信,尊重科学》,一篇是《广西大面积种植紫云英苕子成功》,一篇是《紫云英怎样过了五岭?》,3篇文章占了第三版的3/4篇幅。《人民日报》对广西发展绿肥作如此突出的报道,实属罕见。
这上千万亩的绿肥,对广西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韦国清1962年在自治区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3年内把粮食生产恢复到1957年的目标,到1965年不仅实现了,而且超过了13.98%。
(摘编自何绍榜《韦国清主政广西二十年》)
新闻推荐
由林永健、牛莉、何赛飞、何洁、李菁菁、周炜等人主演的35集都市家庭伦理轻喜剧《新女婿时代》将于10月22日正式登陆北京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