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过节发了×万元”、“最近又买了辆车”……节假日期间,是同学老友聚会的高峰,谈论近况的同时难免带有比较的意味。继囊中羞涩出现“恐归族”后,攀比之风导致聚会变味又催生了“恐聚族”。那么,你对此如何看待?
坦然面对,海阔天空
□冯学望(靖西)
同学分别多年不见,闲暇时相约在一起喝酒叙旧,联络一下感情,互相祝福,这本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总有一些人喜欢炫耀,另一些人又自觉不自觉地攀比,使同学聚会变味起来。我认为,要避免“恐聚心”,首先要戒掉“攀比心”。
由于个人能力、工作环境等多种原因造成同学之间收入有高有低,有的人一帆风顺,有的人相对坎坷。分别多年,同学之间的境况肯定不会完全相同。同学聚会时,或许有的同学因一时的富裕会故意炫耀自己,有的同学会因为现在不尽如人意而略感自卑。其实同学之间的感情与在社会上交往的朋友感情不一样,应该非常纯洁。“人比人,气死人。”每个人的能力和机遇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没有必要和别人攀比,更没有必要把个别同学的炫耀放在心上,使自己闷闷不乐。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只要自己调整好心态,坦然面对,自己也会幸福的。
当你羡慕他人功成名就的时候,或许你没有看到他成功背后的辛酸和痛楚。也许你羡慕人家有权、有钱、吃香喝辣,人家羡慕你清闲、健康、家庭稳定和谐。因此,怀抱一颗平常心,不攀比、不自卑,“聚”又何“恐”之有?
相聚是为了倾诉感情
□李常务(德保)
去年国庆长假期间,笔者应邀参加了高中同学聚会的晚宴。参加聚会的同学中有领导干部,有私企老板,只有我和另外两位是当老师的。那天晚上,我们围了一个大圆桌,一阵推杯换盏之后,每个同学开始介绍自己20多年来的人生历程。当领导的把自己的仕途和升迁娓娓道来;当老板的也讲述自己艰辛的创业经历。在他们的话语中都隐隐约约包含着不差钱的意思。轮到囊中羞涩的我发言了,我说:“在座的各位老同学,你们大多都是老板,可你们不知道我也是‘老板\’。”我刚说完,就有人当场反驳道:“你是当老师的怎么会是老板呢?”我只能幽默地解释说:“我是当老师的,每天老是面对着黑板,所以也算是‘老板\’了。”
同学聚会,是件轻松、高兴、愉快的事。在聚会中同学们不应谈论太多“铜臭味”的话题,同学多年甚至十几二十年不见,我们相见倾诉的应该是当年师生和同窗好友的纯洁感情,而不是把同学聚会当成炫耀自己的地位和身份的机会,这样就不会有“恐聚族”出现了。
以平和的心态对待
□陆 杉(德保)
今年笔者接到三次同学聚会邀请,自认在同学面前地位低下、囊中羞涩,确实也不免产生“恐聚”心理。好在有一回聚会恰逢单位分派紧急任务,能躲便躲了。
笔者不反对同学聚会,毕竟,人生能有缘一起度过最快乐时光是在青少年时代。那时因为同学的赏识、鼓励、支持、帮助,让我们战胜了不少烦恼,体验了不少成功的喜悦。而且,同学情是人生最纯粹的感情,毕业之后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现在,我们参加同学聚会,不是去论功请赏,不是去摆阔炫富,而是去回味那段美好的情缘。就像当年同学之间互相羡慕谁谁成绩好、谁谁考上理想的学校一样,面对老同学如日中天的事业和滚滚而来的财源,我们可以暗自惊叹,但不必刻意去比较。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说不出的苦恼,每个人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对于现在表面光鲜的同学,我觉得他们交上了好运,也祝愿他们好运常在;对于今天贫穷潦倒的同学,我会祈祷他们趁着还未年迈,重新抖擞精神,尽早走出困境——如此一来,还有何自卑可言?
我想“恐聚族”的产生体现了我们社会一些人心态的失衡,也体现了一些人畸形的生活观念。
催生“恐聚族”有多种原因。一方面是人们的虚荣心在作祟,好多人总想在他人面前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就如久别重逢的同学聚在一起,不是倾诉别后之情,而是大谈特谈手中权力、金钱,这其实就是虚荣心在膨胀。另一方面,一些爱面子或内心不够强大的人,在他人大吹大擂面前总感到自己低人一等,自惭形秽,压力很大。
其实,“恐聚族”克服“恐聚”感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只要有个正确的生活观念,那就足够了。在聚会中,如果有人攀比炫富,我们可以置若罔闻,因为他怎么富有都不会影响到你的生活,他怎么富有也是每日三餐,他怎么富有也同样有他的烦恼……而平淡的生活也有自己的精彩。所以只要心态好,就没有必要“恐聚”。
要有正确的生活观念
□黄剑飞(靖西)
聚会应是轻松愉悦的事
□罗勇强(平果)
同学聚会的本意是让曾经拥有共同回忆的同窗们聚在一起叙叙旧,但因为毕业后大家的工作环境、生活方式、经历、朋友圈等各有不同,在聊完共同的话题后自然无可避免的提及各自的职位、收入、车子、房子等等相对比较敏感的话题,这个时候一些有自卑心理或生活不顺的人无法坦然面对,害怕参与同学之间的聚会,或在聚会上落落寡合,委靡不振,从而产生“恐聚”。
参加同学聚会,让自己回到校园时代,是轻松愉悦的一件事!其实毕业后个人的境遇不同,自然大家的收入也高低不同,即使自己不如他人也没必要和他人起攀比心理和自己过不去。个人认为“恐聚族”在参加聚会时应当抱一颗平常心,在听到部分人炫耀时能调整好心态,坦然面对;同时在和身边的同学聊天时尽量多谈些同窗时的话题,以免自找不快。如此一来相信“恐聚族”面对“同桌的你”时就不会无法坦然面对了。
聚会时切勿攀比
□林光贵(右江区)
时下,聚会的门类颇多,有老同学、老同事,老插青等等,不一而足。
聚会人员中,肯定各人的身份与经济状况不尽相同。席间言谈中,自然免不了有的人好在别人面前显摆、露富。虽然有的人囊中羞涩,但只要保持心态平衡,处之泰然。你成了富豪,他当了大官,是他们的本事,不妒嫉、不攀比。如果能保持良好心态,聚会并不觉得可畏。而孤独生活,断绝与人交往,缺乏友情,这才是可怕。
值得一提的是,聚会中,可能有的人收入很低,有的人下岗,有的大学毕业后仍在待业。如果你仕途得意,要保持低调,不要高唱自己的优越性,这等于往人家伤口撒盐。
应先调整自我心态
□梁加早﹙右江区﹚
我有一位同在一个连队的战友,他家在广东省高州县,1979年后,他没考上军校就复员回家,后来在改革开放浪潮中,他跑到东莞市开公司,经过多年创业,积累了一笔不菲的财富,今年“八·一”建军节他召集当年同一个连队的战友聚会,饭桌上我打趣地说他成了“款爷”,他却向我诉说了他创业的艰辛,以及一个人漂泊在外的空虚和寂寞。
其实,老战友聚到一起,看重的就是那份友情,俗话说“有得必有失”,当你羡慕他人功成名就的时候,或许你没有看到他经历的辛酸和痛楚。有时候我们过于放大了对方的优点,而忽略了自身的长处。幸福不是有多少钱,有没有房和车,幸福是内心的一种平衡和平和。只有承认现实,秉持不卑不亢的健康心态,就能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先调整好自我心态,还有什么样的聚会不能应付呢?
不要把别人的炫耀当回事
□黄国顺(田阳)
聚会时碰到一些昔日同桌言谈举止比较“财大气粗”那是难免的,不管对方是无意说出,还是故意炫耀,都不应该有被触痛和被小看的感觉。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你不把它当一回事,它就没有什么事。恐惧和逃避不是解决任何一件事情的办法,面对各方面都走在自己前面的昔日同桌,如果你觉得不服气,那就要把同桌的率先取得的成功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和榜样,从今起更加努力工作努力劳动,争取早日迎头赶上。
下期话题
抱怨是种慢性病
调查显示,中国六成职场人每天都抱怨,平均一天抱怨5次。偶尔抱怨可释放情绪和压力,但如果抱怨成了生活常态,也算是种慢性病,其对身心的损伤绝不亚于糖尿病和高血压。你是个爱抱怨的人吗?如何才能远离抱怨?
本版投稿邮箱:bsjrht@163.com
新闻推荐
在广电总局今年3月发布的电影剧本立项公示上,该片当时的名字还叫《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后更名为《黄金时代》,其实这个片名是源自萧红写给萧军信中的一句话:“这不正是我的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