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厂房,抚摸着尘封已久的机器,31岁的王德军如同抚摸自家的孩子。他是一家威海外贸服装公司的老板。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1年前,他的公司破产了。面对欠下的工人工资,他没有逃避,而是在困难中与妻子并肩,从老板变成了打工者。
今年10月17日,当他将最后一笔欠款交到职工手上时,他心上压了半年的沉甸甸的大石头也终于放下。对他这个昔日的老板而言,一年的艰苦求生,他还上的不仅是一份工资,更是一份良心和尊严。
起因 金融危机影响,服装公司破产
2011年,位于威海市环翠区温泉镇政府驻地不远处王德军经营的外贸服装加工企业,感受到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最明显的状况是,先前威海一些大的出口企业总是电话催着他要货,可后来给他打电话的次数却越来越少,即使一个星期来个要货的电话,也没有以前那样急迫了。此时的王德军才真正意识到,这场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自己企业的生死存亡了。
“加工好的产品根本没有厂家或者出口企业来买。”王德军说。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他的企业接到单就开工,没有单时就休息,一直持续到当年的10月份。10月初,在将最后一批加工成品甩出后,他的公司宣布破产了 。
这个老家在河南周口市、从上海来威海创业的小伙子,随后将家中所有积蓄拿出,给13名工人发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但即使他拿出所有积蓄,这钱也不够。因为这些年来,他们白手起家,所赚的钱几乎全投资在了购买机械设备上。
“同事们,我把所有钱都拿出来了 ,身上总共就剩下200元钱了,”被10名职工围着,王德军掏出了身上仅有的200元开始求情,“给我留下这200元,我会尽快想办法把你们的工资还上。”
“你想办法,你想什么办法,你身上就200元,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有职工在王德军面前喊起来。
“这样吧,没发够的你们的工资,我现在给你们写欠条,1年内保证还上。”王德军认真地对面前的职工说。
可到了次日,当时没在现场的3名工人听说公司宣布破产后,也从家中赶到了公司,向王德军讨要工资。面对3名职工的追讨,王德军和妻子实在拿不出钱了 ,也对3名工人表态:我也给你们打欠条,保证一年之内把钱还上,如果还不上,我双倍给你们钱,或者你来变卖我的设备!
“你先打欠条再说。”一名工人边生气边嚷嚷着。最终另3名工人拿到了王德军亲手所写并按了手印的欠条,欠条上同时写明了欠下的工资将在一年内还清。
从13名工人拿到欠条的那刻,也就意味着这13名工人将来或者至少一段时间,不可能再来这家公司上班了。
回到车间办公室,当时这个30岁的公司老板一屁股坐在了办公桌前的椅子上,仰头长叹。他算了算,共欠这13名工人3万多元的工资,在当时的王德军和妻子徐存存看来,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了 。因为他们夫妻身上确实仅剩了200元。而当时,王德军的养母从河南周口来到威海和他们住在一起,200元,对于这样一个4口之家来讲,能做什么?但此时这些他管不了了,他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将欠下的这13名职工的钱都还上。
回忆 他们也是对苦命的夫妻
其实,一路走来,王德军的老板之路并不平坦。
王德军的老家在河南周口市的农村,家里兄妹9人,上有3个哥哥,5个姐姐,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由于父亲的弟弟——即王德军的叔叔没有孩子,自小王德军和一个姐姐就被过继到叔叔和婶子家,做了他们的儿子。
王德军的家境并怎么好,14岁初中没读完,他就随老乡前往上海郊区的服装厂做缝纫工。在上海打工数年之后,他从上海来到威海,在建筑工地上做木工。随后几年里 ,他的生父和养父相继去世,养父去世后,赡养养母的重任也就落在了他这个打工仔的身上。
而在经历了生父和养父相继去世的打击之后,这个20岁刚出头的小伙子已经意识到 ,回到老家无非就是和兄弟姐妹一样,重复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想用自己的双手在外干活多赚些钱,让生母和养母有生之年享受富足的日子。
于是,在威海的建筑工地上做了两年的木工和建筑工之后,他重新选择了自己擅长的缝纫工的工作。离开建筑工地重操旧业,进了服装公司。
在服装公司一干又是数年,由于他工作扎实,为人朴实,很快他就从一名普通的打工仔成长为服装公司的一名管理者。
而在服装公司里,他也遇上了自己的另一半——一个来自安徽阜阳、同样在服装公司打工的美丽姑娘徐存存。徐存存小王德军7岁,她的家境比男友的家境更差。
徐存存是家里的老大,下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母亲是一个有精神障碍的残疾人,父亲是家里唯一的劳力。由于母亲没有基本的生活能力,自小起,徐存存就担负起了照顾家中弟弟妹妹的重任。
为了妹妹和弟弟有人照顾,9岁那年,徐存存才被父亲连同妹妹和弟弟一并送进了小学一年级的同一个班级。父亲这么做,无非就是想在3个孩子一起放学之后,存存能照顾年幼的弟弟和妹妹。因此。吃苦与自立,自小印在了徐存存幼小的心灵里。
上学后,看着无生活自理能力的母亲,看着天天在农田里为了一家5口起早贪黑劳作的父亲,存存这个家中的长女没有再继续读书,她初中毕业后就和老乡一道背起行囊从安徽来到了山东威海打工。
在威海的这家服装公司,她遇上了她的“爱人”——王德军。
尽管德军大存存7岁,但德军身上的朴实与诚信,让这个漂亮的皖西妹子义无返顾地做了他的新娘。
就这样,两个苦命的孩子在异地威海有了自己的小窝。
之后,一直在公司打工的王德军和妻子已经不再满足现状了 ,他们想着有一日能拥有自己的公司。2009年春天,在环翠区温泉镇,他们终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服装加工公司。(王德军和妻子为了还债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又遇到了怎样的困难?详见A30版)
文/图 信报特派威海记者 王永端
努力 昔日小老板为还债打工
自小就在外面打拼的夫妻二人,知道身为一个打工者的不易。经营了两年多的公司破产后 ,夫妻二人明白,他们所欠下的工资是职工们的血汗钱。
但公司破产了,他们拿什么来还清这些欠款?一段时间来 ,问题压得这对小夫妻喘息不得。
但光在家里等,是等不来钱的。因为最擅长的还是做服装加工,夫妻俩开始考虑去这类公司打工,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之前,夫妻二人在威海外贸服装加工行业亦是小有名气。如今公司倒闭了,之前身为公司老板的他,如果到同行的公司去打工,可能会招来异样的目光。但为了还眼下的3万多元欠款,他别无选择了。
最终,王德军和妻子还是放下了昔日老板的架子,在威海找了一家服装公司做起了打工者。
但屋漏偏逢连阴雨。去年那个冬天势必是一个让夫妻二人刻骨铭心的冬天。
就在2人进工厂打工还债时,他们的养母突发脑梗塞,住进了医院。后经全力救治,病情总算得到了控制。但由于家里实在拿不出钱,养母稍作好转后就出院在家休养了。
而就在养母出院后 ,因夫妻二人在工厂打工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冒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转变成了肺炎。
一边是躺在床上没有完全康复的养母,一边是因生病虚弱的儿子,一边还有天天催着要账的职工。那一阵子,当时只有30岁的王德军感觉天都要塌了。
尽管这样,他觉得他上有老,下有小,身后还有一群等着要工资的昔日职工。他不能倒下,也不能撂挑子。
由于妻子贫血,身体虚弱,如果让妻子来照顾病床上的养母和医院的儿子,是不现实的。因此,王德军扛起了这个重任。为了照顾好他们,他不得已从公司临时回到了家中。打工赚钱还债的事就暂时落在了妻子一人肩上。
尽管这样,每天要工资的电话还是不断,每天前来家中要工资的职工不绝。到了11月份,其中3名职工一纸诉状将王德军告上了环翠区人民法院。
突然接到法院开庭的传票,这多少让王德军感到有些意外。
但王德军告诉妻子,“人家拿不到工资,到法院起诉咱没有错。”
“哪怕对方不起诉咱,咱每个月一拿到工资,也得先把他们的工资还上。”
于是,公司破产后的第一个月,徐存存拿到11月份的3200元工资后 ,王德军赶忙将2700元拿了出来 ,将这些钱分别给了其中的5名工人。
但因为这之前其中的3名工人已经将王德军告上了法庭,最终法院判决王德军偿还13名职工所有欠款,诉讼费由王德军承担。
接到这份判决之后 ,王德军的厂房连同20多台机器被查封。看着被查封的机器,在外打拼多年的王德军第一次在养母面前落泪了。
妻子一个人在公司打工赚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还上债务,于是在养母和儿子的病情稍作好转后 ,王德军重新进了妻子的公司,开始了打工的日子。
结局 忘不了的那顿粉丝煲
一开始,为了照料仍没有完全康复的儿子,徐存存将日工改成了小时工。因为她知道,一旦儿子病情不佳,她就得赶回家将儿子往医院送。
长期以来 。两人每个月赚来的工资除了留下500元做基本的生活费之外,其他所有工资他们都在第一时间通知之前的职工前来领取。
由于妻子贫血,他们的儿子自出生以来,妻子就没有母乳,儿子自小就靠牛奶喂养。在公司破产前,他们会为儿子买150元一罐的奶粉,可自从公司破产后,为了节省开支,尽快还上欠职工的工资,徐存存将儿子奶粉换成了80元一罐的。
企业破产后 ,王德军连同养母在内的一家4口人就租住在厂房旁边的一个小平房里,平房里就一张水泥床,一家3口挤在水泥床上,而养母则将沙发摊开睡在沙发上。
这个只有10多平方米的平房透不进阳光,冬天阴冷,夏天湿热。
为了尽快还欠款,一年来 ,1家4口从没添过新衣服,没添过一件家具。家中只有一个茶壶却没有茶杯。
孩子穿的衣服也是之前同事家孩子穿过之后送来的,夫妻二人穿的大多是公司的工作服。
以往的年假,这对夫妻总会回老家看望生母以及在老家的兄弟姐妹,可去年这个年假,这对夫妻没有回家,因为他们把省下的路费给了以前公司里的职工。
自写下欠条的那刻起,那份沉甸甸的欠款如同一块巨石压在夫妻二人的身上,可随着二人将打工赚来的血汗钱每月都交给这些昔日的职工,夫妻二人自今年夏天来,感觉身上这份巨石的分量越来越轻了。
而此时,看着昔日老板王德军和老板娘每月会将欠款送还到他们手上,当初起诉的那3名职工也感觉有些愧疚了:“我们不应该起诉你们的。”
“你们起诉我,本身没有错。”王德军说,“我在外打工十几年,知道打工者的每1分钱,都来得都不易。”
今年10月16日,王德军和妻子拿到了9月份的工资,16日晚上,他就电话通知了他先前的职工。17日一早,他带着头天拿到的工资与约好的职工一并来到了环翠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将欠下的最后一笔工资交给了工人。
自此,压在他身上的那3万多元欠款彻底还上了。
为了那份良心,他从一名公司老板变身成了一名打工者。
为了那份尊严,他没有让昔日在他公司工作的职工失望。
“只要老板有朝一日再开工,我们还会继续到他的公司做工。”昔日职工孙吉凤说,“在他的公司上班,我们看到的是他的诚信。”
17日中午回家,当王德军用钥匙将尘封了1年的厂房打开,双手抚摸着落满灰尘的机器,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事实上,他重新开工梦在不远处。
为了庆祝这一天的到来,17日下午,王德军特地带上老母、妻子和儿子到镇驻地的餐馆美美吃了一顿粉丝煲。
文/图 信报特派威海记者 王永端(A29、A30版文图信报版权所有,如需转载,须经信报授权)
新闻推荐
因新疆路自来水管道施工,5月6日22时至次日晨6时,前进嘉园1-4号楼、海逸景园1-9号楼小港区域、港务局、海关、冠县路、新疆路、渤海路两侧等客户暂停供水。通水时间将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