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00名车主投诉某豪华品牌新车车内甲醛超标4倍的事件,让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在此引发广泛关注。很多人担忧,起步价达30万元的豪华车车内空气尚且如此糟糕,普通汽车更令人担心。面对消费者的担忧,包括上汽、一汽在内的大型国有汽车集团,以及包括奇瑞和吉利在内的自主品牌已开始行动,试图打消外界对其产品内部空气质量的担忧。
据悉,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空气监测中心曾对200辆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若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近90%的汽车都存在车内空气甲醛或苯含量超标问题,而且大部分车辆甲醛超标都在五六倍以上。此外,包括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广州中科环境检测中心和上海市环保产业协会在内的多家机构,都曾开展过车内空气质量测试,得到的结果大同小异,车内空气污染严重超标的情况并不少见。
专家介绍,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于皮革、纺织品、塑料配件、胶合剂等内装饰材料,它们散发出的苯、甲醛、二甲苯等有毒气体,对人体肝、肾、呼吸系统、造血器官、免疫功能等会造成严重危害。
“这些材料被被广泛运用到不同档次的车型中,很难说清哪一类车型的污染更低,只能针对具体车型具体分析,”某合资车企负责采购的专业人士称,对于整车制造商而言,这些材料或零部件往往并非由自己生产,而是通过外部采购获得。
2012年3月,我国开始正式实施《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但这一标准只具有推荐性而不具备法律约束,这使得业界质疑这只会成为一纸空文,而不会促进任何实质性的改善。
在政府没有出台强制性标准的前提下,一辆汽车的内部空气质量的控制关口落在了整车厂的采购标准上,造成要控制好车内空气质量难度加大。
而欧美等国在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方面从源头把关,均对内饰材料有严格强制标准,且要求汽车生产商使用无污染的水性漆和相对环保的胶粘剂。欧盟许多国家也早已出台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认证标准。
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不过多达七成的消费者是第一次购车。他们对于汽车没有什么经验,相比于车内空气质量等不受关注的因素,汽车的价格和配置是否丰富显得更加重要。
另一方面,企业利用标准缺失的漏洞、淡化车内空气污染的事实,也使得这一话题长期未能进入公众视野。多位专家认为,高比例的新车污染状况到目前并未有改善,因为没有看到改善的内外驱动因素。
专家指出,在强制性的车内空气质量法规尚未出台前,汽车厂商如果能很好的抓住消费者对健康关注的需求,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可以很好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并有可能从中赢得商机。高大河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介绍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胡锦涛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