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林 刘邦红
2010年3月前大英镇大黄村基础设施差,上访不断,经济落后,是有名的难点村、后进村。他经过两年的努力,使该村甩掉了难点村、后进村的帽子。2010和2011年连续两年信访稳定工作获全镇第一名,2012年成为全镇党建工作示范点;他本人于2011年被县委表彰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省委表彰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他就是县农委选派干部、大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余宗江。
“让村支部有战斗力是根本”。这是余宗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大黄村原来的村支部活动室是上世纪80年代的瓦房,年久失修,面积只有80平方米,支部大会都没有地方开,党员很难过上组织生活,导致村支部没有战斗力。他多次到县组织部、纪检委、农委、水利局等单位,争取到支部活动室建设资金26万元。
在活动室的建设过程中,他事事亲为,全程参与招标、征地、质量监督、资金拨付等工作。2010年9月份4上4下共280平方的新活动室正式建成使用。村支部在新的支部活动室中多次召开支部大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全村党员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
余宗江非常重视组织发展。该村有个农户叫熊正祥,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种田能手,尤其对种植豇豆等蔬菜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余宗江多次找熊正祥谈心,并将他发展成为一名党员,鼓励熊正祥利用自己的技术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两年来大黄村支部的战斗力得到了明显加强。
“让村民们信任村支部是基础”。余宗江带领全村有能力的党员带头看望慰问五保户、困难户、困难党员,两年共送出慰问金5000多元,衣服、脸盆等生活用品1000多元。该村党员曹文明,是一名癌症患者,家庭经济很困难。余宗江得知情况后,多次去看望,并帮助他想法子、找技术人员、开展泥鳅养殖,两人成了好朋友。2010年7月,该村建支部活动室,恰好用到曹文明家的空地,当部分群众因为土地的补偿款产生矛盾时,曹文明主动放弃经济补偿,交由生产队集体分配,使得村支部活动室顺利建成。
光明组的胡文章,终年瘫痪在床,余宗江常去看望他,并鼓励胡文章振作起来,还经常给胡文章经济上的帮助,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2011年3月光明组土地置换工作中,胡文章带头拆掉了自己家的房子,并帮着做其他农户的思想工作,使光明组土地置换工作顺利进行。
“让村民们挣上钱是大事”。这也是余宗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经过调研,结合大黄村实际情况和村民种植习惯,制定了大黄村现代农业区域发展规划。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努力把大黄村打造成4000亩的有机稻米生产基地,3000亩的苗木生产基地,2000亩的露地蔬菜生产基地,1000亩的泥鳅养殖基地。经过两年的努力,现在该村四大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作都有了很大的进展。余宗江多方联系,引进了金弘安米业,在该村东部圩区完成了14个村民组4000亩地的土地流转,建设有机稻米基地。
通过引进沈克州等苗木经纪人来大黄带领农民种植苗木,该村苗木面积发展到2000亩左右。通过科技培训,协会带动,2011年大黄村共种植豇豆等露地蔬菜520多亩。余宗江把种植大户团结起来成立了大黄村蔬菜协会,由协会统一种植技术、品种,保护价收购,提高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他联系市、县水产技术专家扶持困难党员曹立成,帮曹立成攻克了泥鳅养殖的育苗难题,并引进江苏连云港投资商郭磊,共同投资50万元,于2011年10月建成了46亩的泥鳅养殖场。
为促进该村现代农业的加快发展,余宗江组织专家对农民进行培训,两年来共举办苗木生产培训班6场、水产养殖(泥鳅)培训班3场、蔬菜种植培训班4场和水稻生产培训班2场。共培训1662人次,发放培训补助6.4万元。他还把村民组织起来成立了大黄村苗木专业合作社、立成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兴顺植保合作社、金灿灿油菜合作社和大黄村蔬菜协会。
新闻推荐
金寨是一块有着光荣历史的红色土地。革命战争年代,全县先后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达1万多人,占安徽省革命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我所工作的铁冲乡,位于金寨西北边陲。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