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1959年在北京观看陇剧《枫洛池》后亲切接见演员(资料图)1959年演员研究《枫洛池》修改本(资料图)
53岁,对于一个人来说,已经步入了知天命的年代。但对于《枫洛池》来说,如果53年前诞生时的震撼亮相,引起全国轰动,算是崭露头角的话。那么53年后,正式踏入青春期的《枫洛池》再度来到北京,不仅勾起的是老一代观众当年深刻的回忆,更是让年轻的观众在当下再度感受传统艺术的独特而无穷的魅力。随着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记者也再度走访了多位见证了《枫洛池》一步一步走来的亲历者,让我们一同追忆这部成就了陇剧这一新兴剧种的经典名剧《枫洛池》。
邓宝珊挂帅抓《枫洛池》创排
在甘肃庆阳环县一带,自古以来民间道情皮影戏流传甚广。每逢农闲时节,在环县的沟壑山峁间,就能看到皮影艺人的身影,他们赶着毛驴,驮着戏箱,流动演出。当地人把这种民间戏班子叫“一驴驮”。直到大型历史剧《枫洛池》的出现和在为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引起全国轰动后,这部以古老道情的音乐、声腔嬗变而成的戏剧才被命名为“陇剧”。
1959年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大庆,甘肃省成立了以邓宝珊省长为组长的献礼领导小组。大型历史剧《枫洛池》是主要献礼项目之一。甘肃省陇剧院老院长王亨告诉记者:“在当时的情况下,甘肃省以当时的戏曲剧院为依托,从全省乃至西北地区抽调来一大批以青年人为主的文艺骨干、编、导、演、作曲、舞美等一应俱全,组建成立甘肃省戏曲剧院道情剧团。经认真研究筛选以《古本戏曲丛刊》中的《渔家乐传奇》中的主要人物为线索,另辟蹊径,重
新构思进行了艰苦创作。这也是第一次将古老的陇东道情从‘一驴驮\’发展成为拥有双生、双旦、双花脸、双胡子生等行当齐全的大戏搬上舞台。”
汇全省之力博取众家艺术之长
甘肃省陇剧院的老院长王亨告诉记者:“陇剧作为一个新生剧种,自然需要通过多元吸收和借鉴,包括其它剧种的有益成分来丰富和充实自己,但它毕竟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向姊妹艺术学习借鉴,必须有利确立自身的艺术个性和特色。全面继承传统戏曲的表演程式为我所用,如京剧、秦腔、豫剧、黄梅戏、越剧等,从中搜集适合陇剧的表演元素,特别是大量吸取话剧以塑造人物内心为主的表演理念,并在步法、身段、以及民间舞蹈等基本程式方面大量借鉴,并揉以皮影程式动作贯穿其中,结合道情音乐特有的唱、念、做、舞各种组合,通过排演,实现了陇东道情完全可以搬上戏曲舞台的可能。《枫洛池》就是一部博取众家艺术之长的剧目的集中体现。”
《枫洛池》在1959年初排时,京剧四小名旦之一的陈永玲先生和著名武生李大春先生就深入排练场指导排练。陈先生为旦角设计身段动作,李先生为武生设计身段和剧中武打。在北京献礼演出间隙,艺术大师梅兰芳、赵燕霞和杜近芳等京剧艺术家为演员“说戏”,从表演、演唱等方面给予指导。在合肥演出时,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在与青年演员的交流中也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
《枫洛池》两进中南海
1959年9月,大型陇剧《枫洛池》赴首都北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首都戏剧界人士和广大观众对这一新兴剧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扣人心弦的剧情,别具艺术特色的表演,华美典雅的舞台美术都给予了赞扬和肯定。《枫洛池》有幸两进中南海进行汇报演出两场,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董必武、李先念、徐特立、谢觉哉、李济深、陈毅、习仲勋、乌兰夫、张治中等观看演出,亲切接见演职人员并合影留念。
其中,周总理在第一天观看《枫洛池》演出期间,因有重要外事活动不得不中途退场,后来又专门重新看了演出。这即所谓的“《枫洛池》两进中南海”。看完《枫洛池》后,周总理深情地说:“过去在陕甘老区听过陇东道情,看了你们的戏,又使我想起了延安,想起了陕甘宁边区……这个戏反映了古代鱼民抗霸斗争,很好!这个戏音乐唱腔优美,很有特点。这个剧种很有前途,希望把它搞好……”并嘱咐《枫洛池》剧组留在北京,为建国十周年作献礼演出,并邀请大家当晚吃饺子。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动情地说:“我喜欢《枫洛池》,它的戏剧性很强,越看越吸引人。实在是值得一看的好戏”。1959年12月甘肃省委隆重举行表彰大会,省委书记张仲良亲自提出将“陇东道情”更名为“陇剧”。从此甘肃省拥有了自己的地方代表剧种——陇剧,也有了该剧种的省级表演艺术团体——甘肃省陇剧团(院)。王亨告诉记者:“有人说‘一出好戏能救活一个团\’,而《枫洛池》这部好戏不仅催生出一个剧种,而且成就了陇剧这个戏剧艺术团体。
让老百姓抢着看的好戏
《枫洛池》自1959年成功献礼于国庆十周年的首都舞台后蜚声华夏,享誉全国。它不仅结束了甘肃没有地方戏的历史,足迹更是遍及上海、西安、昆明、广西、郑州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陇剧《枫洛池》进行了重排,第二、三代演员担起了演出重任。王亨回忆说:“当时《枫洛池》重新进行演出的消息传出后,第二天三个月内的演出团体票便全部售空,就连每天预留的200张票,在早上一个小时之内便被观众抢购一空。当时《枫洛池》在现在的省政府礼堂连续演出500场,场场爆满。”据了解,在上世纪70年代末,《枫洛池》的演出门票一张6角钱,而当时的一碗牛肉面只有1角8分钱……
如今,《枫洛池》已经走过了53年,经历了四代演员,演出3600多场,其艺术之花长盛不衰。正是因为有了音乐人易炎、邸作人、陈明山、贾忠国,剧作家金行健、陈文鼎、石兴亚、李迟、姚舫,导演范雨,指挥李波,舞美王天一、王永德,陇剧表演艺术家景乐民、王敬乐、高宪中、王素绵、杨莲珠、苏琴兰、孙菊兰、马力、安志诚等,这些第一代陇剧艺术的奠基人带动着一大批名重一时的老、中、青艺术骨干和众多劳作于幕后的无名英雄,才塑造和奠定了今日陇剧的辉煌。当再次回首《枫洛池》时,也让我们再次向老一代的陇剧人致敬,尽管这些陇剧人已经老去,有些甚至离开了我们,但请让我们记住他们。记者 李鹏
新闻推荐
专家呼吁加强安全管理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360安全中心26日发布的《2012年中国网购安全报告》显示,截至24日,今年互联网新增与网购相关的钓鱼网站达39.27万家,主要形式是假冒淘宝、模仿知名品牌官网、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