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盔大得像锅盖”是陕西八大怪之一。关中人的主食除了面条之外,就是吃馍。吃馍同样也吃出许多花样来,锅盔馍也就成了城乡居民喜食的传统风味小吃。
据《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始皇北逐匈奴悉收河南后,让三十万大军修筑长城,有个名叫冬娃的戍士,入伍前每日上山采药打柴、烧菜熬药,精心侍奉父亲,后被充军修筑长城。一天,他饥饿难忍,在路边挖了一个土窝架上头盔,把面和匀放在盔内,在盔下烧着柴禾,数分钟后香味四溢,取出一尝酥脆可口,很快传遍军营,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锅盔属于饼的系列,但比饼要大得多,厚得多,其大小一般直径可达2尺以上,厚度可达2寸以上。由于吃时大张嘴,会不自觉瞪大眼睛,所以也叫“瞪眼锅盔”。其制作工艺讲究,分三个步骤:一是和面。取3~5斤优质面粉,与酵头,盐,香料等用凉水调和均匀,确保筋道、味醇,再压秆和面,面要和硬,要运足气力,放在案板上反复压揉,直揉得面团若蜂窝状,硬而又筋,然后再用擀杖做成锅盖形状,放进浅锅烙烤,文火慢烧,几经翻烙,约两个小时后锅盔就熟透。烙熟的锅盔厚度三寸,嚼在口里香味醇正、筋中带酥、满嘴生津,越嚼越香。因其缺少水分,久储不坏,方便携带,成为武乡人出家旅行、外出干活,求学必带食粮,也成为馈赠亲朋的礼品。武功镇尚家坡村尚振芳,曾给徐向前元帅当过警卫员,1964年携带大锅盔去看望老首长,徐帅欣然收下,叫来亲朋战友,京城人大开眼界,无不称赞。
在武功有外婆给外孙贺弥月之风俗,锅盔馍是必赠礼品。锅盔馍外形做成外孙当年属相图案,图的是喜庆、好运。武功锅盔伴着武乡儒人年少时求学的特殊情结被钟爱和赞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莘莘学子,每到周末,贤惠的母亲烙上几个大锅盔,好让儿子吃着舒心、学习安心,最后金榜题名。在那个年代,锅盔馍烙得好的同学家长常被人敬慕。武功锅盔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反映出武功人的豪气和质朴。(C)④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德华通讯员薛晓华)近日,由亿丰集团全程开发,运用浙江义乌商贸城运营管理模式精心打造的中国义乌西部(彬州)商贸城落户彬县,目前正在抓紧建设之中。这是咸阳乃至陕西省商业经济的一大亮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