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网的完善将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图为建设中的滨江北路。
上接10版
●努力2013:挖掘现有道路的通行潜力
在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与道路基础设施发展相对缓慢的矛盾日益凸显之下,如何保障城市交通安全、顺畅,不仅考量着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者的智慧,也关乎着想买车的人的新年梦想。
当下,桂林市区道路的新建、改扩建已远远不及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充分挖掘现有道路的通行潜力,成了交通管理部门目前应对交通拥堵的主要措施之一。
去年6月起,细心的市民驾车路过普陀路与六合路、会仙路等交叉路口时发现,这些路口信号灯的等待时间会根据车流量的大小,在不同时间段各有变化。在高峰期,车辆积压多的路口绿灯通行时间相应增长;平峰期,路口绿灯通行时间又相对缩短。
这是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启动后,它所发挥的效用之一:自适应感应控制。
在系统自适应控制路口的停车线后30米处,都有线圈感应器,系统可根据车流量的大小,随时对信号灯进行调整。而在过去,调整信号灯的配时,需要民警现场评测后,到现场才能调整,一旦调整后则相对固定。自适应感应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城市交通路口的通行效率。
此外,这套新“上马”的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统,通过采用绿波控制,实现了中山路从十字街向南到五一路口部分路段的绿波协调控制,让行驶在这些路段上的车辆可以不遇红灯或少遇红灯,减少车辆通行的停车次数,使中山路双向交通更加顺畅。
同时,该系统对北辰北路、北极广场、辅星路口等十多个路口进行了配时优化,进一步缓解市区道路交通拥堵。
“这套系统还在调试适应中,它对桂林城市交通会提速多少,虽不能量化体现,但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市交警支队一位负责人说,目前,桂林最需要智能实时调配红绿灯时间的众多高峰路口,其“智能”还是空白。2013年,市区内35个信号灯控路口也将逐步启用智能控制。
在现有交通条件下,2013年交警部门还将着重研究调整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进行精细化交通疏导。比如说,设置路口车流走向,利用交通广播、路口指示等方式,尽可能为车主提供及时路况信息,引导他们避开拥堵路线等。“尽可能研究一项,完善一项,实施一项,通过调整交通组织,挖掘现有道路通行潜力,提高通行效率。”上述负责人说。
●希冀2013:路网越拉越宽
连贯纵横,坦道任驱驰。从某种意义上说,桂林人的汽车梦,也是他们的交通梦。
2013桂林路网的建设,成为持币观望购车者最关注的信息。
看着日益推进的滨江北路建设,马荣军说他对城北片区未来的交通满怀信心。
滨江北路南起虞山桥西岸,沿漓江北行,终点为八里街的纬四路。按城市二级次干道标准建设,集分流交通、市政公用、旅游休闲、景观美化于一体,是一条堤、路、园相结合的城市景观大道。
记者从叠彩区城乡建设局了解到,目前滨江北路道路及防洪堤工程,一标段已完成主体工程75%,二标段已完成主体工程65%,景观设计已初步完成。这条路的修建,将一举改变桂林城北区域南北一条路的道路格局,使往北道路增加一条,可分流往北出城车辆,拉大城北片区框架。
滨江北路的建设,仅是桂林市正在展开的交通建设高潮的一个缩影。
市发改委交通能源科科长吴广林表示,自治区给桂林的交通定位是区域性交通枢纽。无论是从政府推进交通项目建设的成效,还是投资和公路建成的里程数来看,2012年桂林交通建设总体呈现增长态势。而交通建设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龙头,2013年,必然会保持增长的趋势。
作为疏解老城区,贯通外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11年就已开工建设的西二环路,今年将继续加大建设力度。西二环路始于北辰路与东二环路交叉口的乌石街口,终点接机场路,项目经叠彩、秀峰、灵川、临桂4县区。建成后,将可贯穿城市东西,连通以临桂县城、秧塘工业园为核心的西部组团和以铁山工业园为中心的东部组团,完善城市功能,分流南北、东西向的交通流量,减轻市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这样一来,桂林的外环线将完全贯通,路网由‘C’形变成‘O’形,城市框架逐渐拉开。
大家关注的兴安至桂林的高速公路,目前已完成总体工程量约90%。兴安至桂林段高速公路的通车,将意味着桂林往北的高速通道全线打通,经桂林往湖南方向的车辆可不用经过桂林市区,大大缓解中山北路和桂黄公路的交通压力。
此外,灌阳至全州凤凰、阳朔至鹿寨、桂林至三江等新开工或续建的高速公路建设,将结束桂林市部分县城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实现县县通高速,到市区只需1小时车程,有利于大桂林旅游圈尽快形成。
高速公路建设如火如荼,公路运输业发展迅速,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络,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承载着桂林近510万人民“一小时经济生活圈”的梦想,指日可待。
新闻推荐
长白山是东北第一高峰,有着“东北屋脊”之称。在地理学家眼中,长白山是冰与火的结合体,这条外表被白雪笼罩的孤独的山脉,内心蕴藏着的是热浪和激情,因为它是一座休眠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