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守财奴”是一道社会命题

来源:桂林晚报 2013-02-25 07:46   https://www.yybnet.net/

张枫逸

在物质丰富、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许多普通中国百姓反倒越来越不敢花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经济学家郑新立表示,“十二五”时期,居民消费率即使再提高10个百分点,仍低于30年前国内的消费水平。

诚然,国人素有“勤以持家、俭以养德”的传统,然而物极必反,不买衣服、不回老家、不敢消费,对自己和家人吝啬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种种表现已经大大超出了理性范畴,衍生出一系列新的问题。公众手中财富的积累,并未转化为生活质量的提高,消弭了收入倍增计划的政策善意;恐归等现象,造成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纠纷,给社会埋下了不稳定因素;消费者持币惜购,阻碍了“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但当做一个“守财奴”,成为广大老百姓最现实、最朴素、最本能的选择,这就不仅仅关乎生活态度,而是成为一道重要的社会命题。

正如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男主角“1900”所说,“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中国式守财也体现了国人对于未知风险的不安全感。明天,我们不知道工资涨幅是否会被CPI越拉越远,几个月的收入才能买一平米的房子,孩子上学老人住院又要花多少钱……为了应付太多可能发生的支出,人们不得不做预期性的储蓄,“手上有钱,心中不慌”。前不久“月薪多少会让你在相应的城市生活不惶恐”的话题引发社会热议,“中国式守财”体现的何尝不是惶恐的另一重写照?

然而,小说中的葛朗台先生可以半夜里把自己一人关在密室,“爱抚、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现实中的中国式守财却并不能真正守住财富。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银行储蓄的实际利率过去几年长期为负数,老百姓想把钱紧紧地攥在手中,财富却悄悄地从指缝中溜走。于是,一些人开始把省吃俭用积累的钱用于民间借贷,或投资房产,一旦资金链断裂,很可能血本无归。

破解“中国式守财”这道社会命题,需要政府拿出大智慧。稳控房价物价,完善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引导民间资本合理流动,从而帮助守财一族减压,给予他们信心。金钱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人生的目的。只有敢于无所顾忌地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百姓才能活得潇洒一点,社会才能轻装前行。《重庆晨报》

新闻推荐

“小康县”变“贫困县”像数字游戏

胡印斌据《新京报》报道,在成为“小康县”16年后,山西大同县终于开始像邻县一样,享受“贫困”的待遇。而据一名长期从事扶贫工作的负责人透露,一个...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中国守财奴”是一道社会命题)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