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频现的“悬赏游泳”噱头有深意

来源:兰州日报 2013-02-26 18:57   https://www.yybnet.net/

佘宗明http://blog.sina.com.cn/shezongming

近日,浙江商人金增敏悬赏20万元,请温州瑞安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这场“微博发难”还没落幕,2月19日,温州苍南环保局局长又被“邀请”下河,悬赏额升至30万元。据2月20日《现代金报》

民众开出不菲“出场费”,请局长下河,叫板意味很明显。重金悬赏的方式,本就颇具噱头,会招致眼球效应。在公众围观下,受邀官员实则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回避空间有限,只能被动回应。

但无论应邀与否,当事官员都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游吧,不仅有损健康,还会落下“为钱舍命”的笑柄;不游,又会成舆论鞭挞的靶心,被嘲讽无力治污、不敢接招。在此情境下,“悬赏游泳”也达到了监督问责的效果,舆论的观望与责难,或能倒逼治污力度的强化。

毋庸置疑,官员敢下河游泳,未必就等于河流水质合格。但可以肯定的是,河流遭污染,游泳难免成奢侈,而百姓生活也会受影响。让局长以身测试水质,意义也就在于此:它不以“设梗”为目的,而是希望官员能俯下身去,倾听百姓的呼吁,都说“非躬耕不知劳作艰”,没有亲身体察,恐怕对污染之害,也不会有刻骨的认知。

归根结底,“悬赏游泳”式的叫板,与其说是“故意找麻烦”,不如归结为民生诉求的集结:河流污浊不堪,殃及百姓,治理者没理由转过身去、置之不顾,而应在感同身受中,体恤民生,正视难题。

这种诉求表达,看似是在兜售噱头,有几分取巧,其实是出于无奈。正因公众对污染充满焦虑,却又缺乏制度性的监督路径,所以只能借助于行为艺术等,来表达主张。试想一下,若环境治理很是严格,纳入社会监督,对污染零容忍,公众还会顶着“炒作”骂名和破财风险,只为请官员下河“锻炼身体”?

作为环境治理的直接责任人,环保局局长们被“点名邀请”,实质上并不冤枉。河流变为“臭水沟”,他们的失察或姑息,难辞其咎。即便某些河流的污染源是生活垃圾,责任部门的宣传乏力、监管缺位也应被追究。面对民众质疑,他们应将其转化为整治动力,填补治理缺角,而非责任推诿,或处于隐身状态。

“悬赏游泳”频现,噱头的外衣下,裹着殷切诉求:当雾霾污水,毁了“你站在窗口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的生活意境,成为公众生活的负累,环境治理的强化升级,已是迫在眉睫,没有缓冲余地。

新闻推荐

胡锦涛主席会见连战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国家主席胡锦涛2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访问团。胡锦涛高度评价连战为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作出的不懈努力和重要贡献,并向...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频现的“悬赏游泳”噱头有深意)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