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网规划示意图
■速读
从2008年兰州市政府正式启动地铁项目起,中国铁建铁一院即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主动站在业主的角度,立足于整个兰州轨道交通市场的整体规划和合理布局,全面系统地从兰州市的地形、地质条件、环境影响、历史和文化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对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时序安排、主要技术方案、投资效益及资金安排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在地铁沿线物业开发、土地综合利用等地铁延伸领域进行系统规划和统筹考虑。2009年,铁一院编制完成《兰州市地铁建设规划》、《兰州市地铁线网规划》,并积极配合兰州市城乡建设局做好地铁建设的规划、申报、策划等工作,为兰州地铁的研究、立项、审批和以后的建设、运营管理及盈利还贷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记者 张小燕
对每座城市而言,城轨的建设之路充满着艰辛。从筹备到立项,从设计到开建,兰州城轨建设不仅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始终如一的关怀和支持,更凝聚着设计方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工作人员的无数心血和汗水。
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2012年6月26日,铁一院中标兰州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设计总承包项目。这家国内唯一拥有铁路隧道TBM业绩的设计单位,凭借强大的设计实力,真诚的服务态度赢得兰州城轨建设设计机会。
1号线分流“蜂腰”段三分之一客流
据介绍,在中铁一院为兰州市政府所做的建设规划中,首先安排一、二号线一期工程开展建设。两条骨干线路沿城市主要客流走廊布设,连接了市内多个大型客流集散点,构成了兰州城轨交通线网基本构架,因同时交通最为拥堵“蜂腰”地段,仅一号线即可分流该路段三分之一的客流。
“城轨既要保证其建设对城市土地发展的刺激和按总体规划意图发展,也要保证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发展的整体协调,同时更要科学合理安排城市财政支出以及保证快速轨道交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等,这是兰州市城轨要实现的几个主要目标。”铁一院表示,基于以上因素,确定1、2、3号线规划内容的同时,并提出实施的先后顺序。“作为由西向东主干线路,1号线东西横贯中心城区,连接城关、安宁—七里河和西固核心组团。2号线在
城市蜂腰地段形成东西向第二通道,直接沟通两大铁路客站,主要连接安宁、七里河、城关和雁滩组团。3号线是沟通城关区黄河两岸的一条线路,连接城关、盐场堡、雁滩、和平组团。
其次,从客流效益方面考虑,1号线客流强度最大,效益最好;2号线与3号线相比,前者较好。从线网布局的重要性分析,1号线缓解城中心区特别是蜂腰地带交通压力,对线网布局最重要;2号线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功能,应次之;3号线是其他两条主干线的辅助补充线,应后建。从与城市发展协调性分析,1、2号线促进城市双核心的形成,优化城区功能升级;3号线利于黄河北岸城市经济发展和和平镇城镇建设。综上所述,确定了中心城区线网合理的建设顺序,既1号线、2号线、3号线。”
施工难度大 需两次穿越黄河
“1号线一期工程西起西固区陈官营,东至东岗镇,依次经过西固区、安宁区、七里河区、城关区等四个主要功能区块,直接沟通城区两个中心,先后通过了西客站、西关十字、东方红广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和人口集中区。其中,陈官营站是陈官营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站,为一期工程起点。出陈官营站后线路折向东北方向,沿规划道路敷设至崔家大滩设奥体中心站,之后沿深安大桥墩位两侧下穿黄河,在规划的世纪广场前设世纪大道站,出世纪大道站后线路折向东南,并于规划路口设迎门滩站,沿既有银滩大桥墩位两侧第二次穿越黄河,至马滩设马滩站。之后线路折至西津西路,过石炭子沟后在市农机总公司前设土门墩站,出站后线路继续向东布设,在原西站货场区域根据最新西客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需要,在规划西客站北广场东西向设西客站,该站是1、2号线换乘站,同时也是1、2号线与换乘的车站,1、2号线车站与车站同步施工。”中铁一院表示。
此外,盾构技术是城轨建设中隧道开挖所采用的主要工艺,不同地层条件下的盾构区间的盾构机选型问题;盾构机姿态的有效控制;有效加固;过黄河段区间隧道的防水问题以及对深安大桥、银滩大桥的保护;盾构近距离平行下穿步行街与大片居民建筑群的施工保护措施;湿陷性黄土地层的沉降等等问题,都是兰州城轨建设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兰州地铁1号线共有20个区间隧道工程,为有效控制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大部分区间隧道都采用盾构法施工,尤其是在周边环境相对复杂的区域,同时,还将针对构筑物的具体情况,在隧道开挖前,对重要的构筑物实施预加固处理,能切实保证区间沿线构筑物的安全。
铁一院兰州地铁项目部副经理高志宏表示,于7月9日先期开建的试验段工程的一号线需两次下穿黄河,施工风险大,其中卵石土具有高渗透性和大孔隙率特征,开挖稳定性及变形控制是施工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结合国内外城轨建设成功经验,在设计中采取了相对成熟可靠的针对性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对周边环境与安全的控制性要求,可更好地验证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兰州特殊的地理条件是否适合建城轨。事实上,随着试验段的建设实施,许多市民对此颇有疑惑,对此,中铁一院表示,兰州地铁1号线主要走行于卵石土与砂质黄土地层,另外还有风化砂岩、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特殊地层,卵石土的高渗透性与大孔隙率、全风化砂岩受开挖扰动后的强度将明显下降、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沉降等问题是遇到的主要难题,但是从目前国内外轨道交通建设情况来看,以上所述的各种
地层条件都有相对成熟与可靠的针对性技术措施,完全能够满足施工时对周边环境与安全的控制要求。
调整线路 避免破坏文物
兰州城轨1号线,是一条穿越千年古城中心,穿越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和城市繁华区地下的重要线路,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多处文物,那么,在建设中,如何避免破坏文物。
“从前期规划研究选线,我们就请文物部门对轨道交通沿线进行了文物普查。并一起编制了城轨交通文物保护方案,优化线路设计,有效地绕避敏感区,地铁隧道埋深在地下十几米,处在文化层以下,不会伤及文物。另外,即使线路经过文物时,设计单位在充分考虑文物建筑的结构、基础及其地质情况,制定出了科学、严密的保护和加固措施。所以地铁的建设对文物不会产生影响。”铁一院相关负责人表示,1号线调整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岗长城遗址以南约100米,遗址与线路走向平行;金天观、府城隍庙、白衣寺及白衣菩萨殿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部划定为文物建设控制地带,1号线将以地下线形式经过。
“文物是一个城市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体现,任何城市建设都不能以牺牲文物为代价,如果说施工中对文物的保护是功在当代,那么轨道建设对于文物保护来说更是利在千秋。”铁一院表示,兰州城轨建设,可以减少地面道路修建的规模,从而有效保护城市环境风貌和整体形象。
新闻推荐
从吃吃喝喝逐渐转变为展现企业文化的一种方式年会,演艺变“硬菜”吃喝成配角
■速读“又要开始准备参加年会的节目了,表演什么好呢?”“跪求年会表演节目创意!要求能hold住上千人会场,有奖征集!”眼看就到年尾了,网络上“跪求年会节目”的帖子已经铺天盖地,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