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价“三级跳”、洗车费翻番、餐馆加收服务费……春节前后,与百姓节日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领域价格普涨。记者跟踪采访了解到,剔除正常的节日涨价因素,搭车涨价、暴利环节、隐性成本是导致部分行业价格“异常波动”的三个重要推手。
涨价推手>>>
推手1 搭车涨价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也是周期最长的节日,从小年至元宵的近20天都是消费高峰,农产品价格上涨成为多年来的规律。由于集中采购、集中出行,加上大量从业人员回家过年,春节大众消费领域出现价格普涨。
“这几年,春节前后菜价都是‘三级跳\’,一月份、春节前、春节中各涨一次。”家住南京市江宁区的武大妈说,韭黄、豆角、茄子价格翻番了,超市里的菜好多都要10元一斤。
江苏滨海县居民王良说,春节前两天回家时,乘坐的大巴从平时的35元,上涨到五六十元。在江西南昌,机场长途大巴票价从50元涨到了70元,这让回家心切的人感觉“堵得慌”。
在北京,洗车费从节前的几十元,上涨到一两百元,有的报价甚至达到300元。一些消费者反映,这些洗车场并没有对过高的上涨收费进行说明与解释。
推手2 暴利环节
为了平抑春节价格,发改委、商务部等出台了价格备案、开设平价超市、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节前集中投放粮食蔬菜等措施,保证了市场基本供应。交通部对高速公路实行免费,减轻出行成本,这些举措对稳定春节物价至关重要。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一些经营性领域出现的“暴利环节”削弱了国家价格调控的效应,让节日物价“此消彼长”,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南京市“众彩”水果批发市场多个经营户告诉记者,近年来政府开通的农副产品“绿色通道”减少了物流成本,大城市的批发市场硬件设施也“升级换代”,像众彩市场就建设了大型冷库和便捷的物流设施,交易量大增,但收费也大幅提高,增加的成本最终都体现在菜价上。
推手3 隐性成本
“节日农副产品运输中还存在一种隐性成本。”宜兴市苏合农产品销售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益军说,春节前要集中运输保证供应,而运输车辆不少是用面包车改装的,没法办理营运证,一旦被运管部门逮住,罚款数目都是以千元计算的。
一家洗车店员工告诉记者,其实老板是借春节之名行宰客之实。“春节洗车需求量大,涨价了也不愁没有客人。虽然也象征性地给我们发了红包,但是利润多数都被老板拿走了。”
网友吐槽>>>
一碗鸡杂面45元
春节期间,有游客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宰客”,他们在微博上进行了曝光。
2月11日17时16分,网友“@圆脸小胖妹”通过微博曝光,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天赐温泉门口的一家鱼馆子没有明确的标价,称鱼的时候是68元一斤,吃完买单索要发票的时候,就说要78元一斤!
2月13日21时54分,网友“@禽粪张”发微博说:“收拾行囊来丽江卖小面吧,泡椒鸡杂面45元一碗,屌丝们你们还在等什么。”他还拍了一张价目表放在自己的微博配图里。
网友评论>>>
@布娃娃发呆:高速沿途的物价就没便宜过。
@糍粑块allan:把姐惹毛了,你摊上事儿了,你摊上大事儿了!
@思想的光棍:高速上面的服务区的东西普遍贵。一瓶瓶装的可口可乐,我买成5块,在垫江服务区。
@酷酷鱼鱼:价格就是要让你尖叫的嘛。
专家说法>>>
“逢节涨价”须合理
专家表示,从经济学的规律看,特定时间价格的上涨,最直接的原因还是供需关系变化。春节期间,老百姓的需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井喷,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有合理因素。
交通银行研究部高级经理唐建伟表示,由于生产周期、信息不对称、经营性收费、游资炒作等多种因素影响,在近十年的历史中,春节消费价格增速已多次呈大涨大落轮回,春节期间几乎是全年物价波动最大最长的时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关专家表示,节日前后服务价格的上涨可以理解,但要涨得合理、明白,应倡导连锁经营、品牌服务,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要密切关注消费者的投诉情况,监督经营者对节日期间的服务业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
(综合新华社、人民网)
新闻推荐
南航方面18日下午向记者证实,一架飞往广州的航班于当天8时29分由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起飞后不久,发现左发动机部分蒙皮(整流罩)脱落,通过空中盘旋耗油后,于9时52分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平稳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