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有序的应急举措到专业的民间救援再到理性的新闻报道

来源:兰州晨报 2013-04-26 22:40   https://www.yybnet.net/

从有序的应急举措,到专业的民间救援,再到理性的新闻报道,四川芦山地震后,无论是政府、媒体、社会还是个人,都展现出了“应灾理性”。

不过,也痛心地看到,仍有因缺少相关知识、能力而导致的混乱甚至伤亡。地震时,震感较强的成都、重庆都有居民跳楼受伤,“高楼跳伞逃生帝”、“地震云”的造谣微博吸引了众多眼球。在近几年国内外地震频发的背景下,这样的情况从反面说明,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还需要普及更多常识。

  

天灾,因其巨大破坏力而引人关注。然而,也正因其突发、不常见和高危害,更要求平时做好防灾救灾常识普及工作。只有这样,面对灾害时才不会束手无策、手忙脚乱甚至盲目应对,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比如,四川芦山地震发生时,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提前28秒预警。及时、合理地用好这几十秒,既需要负责任、有水平的社会管理,也需要有常识、有效率的民众行为。如今,科技发展让第一时间发布预警成为可能,如何在公众中普及应急、自救和救援常识,或许还需进一步努力。

仍记得一部以地震为题材的电影中,房屋晃动,众人慌乱,男主角大喊:“小震不用逃,大震逃不了。”从灾害自救角度看,这句台词却值得商榷。“生命三角”救生法有效吗?应急包中要有什么?采用什么姿势自我保护?一句影响巨大的台词,如果能在电影宣传中配合相关说明,是不是在让观众心灵震撼的同时,也为未来应对相关情况积累常识?

中国人口规模大、社会结构复杂,年龄、地域、知识结构、获取信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是普及应急常识的限制因素,也对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汶川地震中,“最牛校长”的学校无一伤亡,启示着日常工作中的防灾减灾教育。多组织相关演习,并配以自救和他救训练,把应急的科学常识切实地化为民众的日常行为,当下一次地震到来时,才能将损害降到最低。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不仅是地震,面对洪水、泥石流甚至是冰雹、沙尘等天气,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帮助他人,都是需要不断普及的知识。绷紧忧患意识之弦,筑牢科学常识之基,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

据《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日是芦山地震第七日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深切悼念四川省

26日,是芦山地震第七日。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深切悼念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中罹难的亲人、在抗震救灾中牺牲的同胞。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惨痛的时刻——2013...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从有序的应急举措到专业的民间救援再到理性的新闻报道)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