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十里的现代化蔬菜大棚,科学种植着茄子、辣椒、番茄等十几个品种,其中无公害蔬菜品种就达到10个;整齐的标准化连片水产养殖基地,乳鸽、山林鸡养殖基地,利用循环经济与农村合作社模式,将种养殖、一条龙经营融为一体;别具特色的舞狮文化给新城镇建设注入文化内涵……这,就是经历三年建设,震后重生的涪城区金峰镇。
一组数字最能说明这种变化:201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实现1.73亿元,规模工业产值实现1.0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28亿元,招商引资25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45元,比上年增加1297元。这一连串喜人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
【经济搭台】
十里长廊 瓜果飘香
传统的种养殖给当地村民带来的记忆是贫穷与落后,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通过规模化种植,蔬菜大棚、养殖基地里“结”出的“新成果”却让农民喜不自胜。
建设万亩蔬菜基地 农民收入节节增高
莲花池村是金峰镇发展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的成功范例。2009年,受“5·12”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金峰镇原有的食用菌、蚕桑、两杂制种等传统支柱产业受到较大冲击,农民增产不增收,在市区两级的大力支持下,金峰镇开始了艰难的产业结构调整之路,启动了“十里蔬菜长廊,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到2012年,金峰镇已成为全市最大的“菜篮子”基地,省农业厅认定的“万亩示范基地”,年产10多个品种的无公害鲜销蔬菜3万吨。
村民李佑金告诉记者,因为右手受伤残疾,他难以外出打工,近几年一直待在家里务农。从2010年开始,他按照全镇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把家里2亩多承包田种上了蔬菜,每年都有2-3万元的收入。据他说,这样的收入还算少的,周围一年种菜收入5万元以上的家庭有很多。
【数字说话】
引进了美佳地农业公司和华恩现代农业科技园两家龙头企业。
2012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逐步从金环线沿线经永崇路沿线向中环线沿线辐射。其中,各类设施大棚蔬菜面积3000亩。
引进现代农业企业 家禽水产养殖升级
通过引进有着科学管理经验的现代农业企业,金峰镇开始带动农户加入到规模化养殖家禽与水产品的现代种养殖道路上来。
在金峰镇莲花池村,记者看到,规模整齐的水产养殖基地,一改以往农村零星分散养鱼的方式,统一的堰塘、统一的科学养殖方法,统一的管理模式,不仅将管理效率大幅提高,科学化养殖的鱼品质也大为提升,存活率大为提高。
在新丰村,新建成的乳鸽养殖基地让记者印象深刻。青年党员贾正武的山林鸡养殖基地,也是金峰镇发展特色养殖的亮点之一。
【数字说话】
全镇发展水产养殖2000亩,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山林鸡年出栏70余万只,销售收入达2200万元。
合作社撑起半边天 现代农业“钱”途光明
发展现代化农业,离不开合作社的帮助与引导。成立于2008年的莲花池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前期主要从事特色水产养殖经营,现已扩展到蔬菜种植、小家禽养殖等范围,是一家综合性农民经合组织。
通过“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金峰镇不断促进产业壮大和农民持续增收。成立合作社的好处,大石桥村的菜农廖绪林感触最深。今年因为前期连续的高温少雨天气,蔬菜容易发生生理性病害和诱发各种病虫害。前段时间老廖家的几分田辣椒,由于发病后没有引起重视,处置不及时,损失很大,让老廖心疼了很久。一周前,他发现番茄也有点发病的现象,赶紧把合作社的技术员请到田边“治病”,按照技术员李老师的指导认真施药。让老廖高兴的是,发病的番茄全部缓过来了。
【数字说话】
2012年,莲花池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下属的全镇水产养殖、蔬菜种植、山林鸡三个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社员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收1650元,成员人均纯收入比未参加合作社的农户高45%。
【文化唱戏】
特色乡镇 雄狮舞动
发展经济,最终的目的是增加群众的幸福指数,让百姓安居乐业、生活舒适。通过发展经济,富裕起来的金峰人,开始向着更高的目标看齐。
金峰镇以雄狮为主的民间文化氛围浓厚,是文化部认定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2年,该镇充分结合自身这一独特优势,按照打造“产镇一体,宜商宜居,文化特点鲜明”小城镇的总体思路,筹资20余万元,完成了城镇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明确了今后五到十年场镇开发发展的方向与重点。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下,金峰镇争取到总投资1000万元的城房重建结余资金项目,进行场镇老区配套设施升级改造,场镇新区道路、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正在实施当中,在提升场镇形象、增强承载能力的同时,也为下一步扩大场镇开发建设打下基础。
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民俗之花璀璨绽放
今年62岁的邓乾元,是雄狮队的队长。邓乾元本是农技干部,由于酷爱传统的舞狮文化,在当地民俗濡染下长大的他,豪不犹豫地将传承雄狮文化一肩承担。多年来,他将自己的养鱼收入、工资奖金40余万元全部投入到金峰雄狮队的建设中。将雄狮队从最初10头雄狮皮、20个锣鼓的规模,一直壮大到现在的60头雄狮、6条彩龙、100余套威风锣鼓、200余套服装、固定资产达100余万元的规模。
醉心于民间艺术的老邓,不断钻研、探索,以川西北独特的民间风俗为特点,将雄狮队的表演推向一个个新的高度。十余年来,他带领的雄狮队走出乡村、走出绵阳,先后参加了1000余个国内庆典活动,其中包括参加迎香港回归等大型活动20余次。
因为金峰雄狮舞出了特色、舞出了水平、舞出了名气,受其带动,金峰镇成为文化部认定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相关链接】
金峰雄狮队2007年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龙腾狮跃闹神州”先进单位;2008年荣获北京奥运圣火展示活动广场表演组织奖;2006年荣获中国西部十三省文化产业博览会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展演周一等奖;2006年荣获国际李白文化旅游节开园活动优秀演出奖;2005年荣获第十三届世界拳击锦标赛绵阳科技城广场文化活动周组织奖。2011年荣获国家体育总局全国龙狮大联动民族推广优秀奖。2012年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龙腾狮跃闹元宵”全国龙狮大联动民族传统推广优秀奖。
乡村举办艺术节 文化繁荣百姓夸
金峰地处绵阳和德阳交界地带,这里的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活力。每年,民间都会自发举办锣鼓、舞狮、龙灯、秧歌、踩高跷、快板、曲艺等各种传统民俗和民间文化表演。
去年春节前,一场以“龙腾狮跃闹新春,十里蔬菜庆盛世”为主题的大型中华传统民间文化演出,拉开了金峰中华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的序幕。精彩的表演,独门的绝技,看得上万观众喜笑颜开,赞不绝口。表演结束后,第三届“邻居节”与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农民运动会拉开序幕,农民群众参与热情极高,以主人翁的姿态,展示出金峰人特有的时代精神和风貌。
【相关链接】
艺术节与趣味运动会盛况空前,高兴之余的金峰人决定,从此以后,要将这两项活动一直坚持下去,让腰包鼓起来的农民,在精神生活上也向城市真正看齐。
举办了四届的邻居节,成为金峰镇的特色之一。每当邻居节开幕,坝坝宴流水般摆上长街,家家户户拿出自己的拿手好菜,参与活动,与邻居相互品尝,增进情谊,促进和谐。
记者手记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通过几天的走访,记者对于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了解。曾经的金峰,处于绵阳这块大区的边缘,农户经济收入普遍不高。通过一系列新政的实施,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领下,“金峰”正如它的名字一样,点石成金,正向着更加富裕与繁荣的方向发展与迈进。记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十里蔬菜长廊”、“狮子之乡”将为更多的人熟识和了解。
▲市场化运作的金峰雄狮队
◆补贴菜农搭建的钢架蔬菜大棚
▼山林鸡养殖基地
撰稿 本报记者 文宇 供图 金峰镇
新闻推荐
“蹇书记,报告您一个好消息,梅西百货和我签合同了,我终于找到工作了!”4月19日上午,社区居民张培明举着一面“为百姓排忧解难,做人民满意社区”的锦旗,喜气洋洋地大步迈进了涪城路社区的办公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