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是北川图书馆馆长,在“5·12”地震中,她被埋废墟,75小时后获救时,已身受重伤。此后,李春辗转6个医院,做了12次手术,终于站起来了。一年后,李春拖着二级肢体残疾、劳动能力四级残疾的身体,投入到北川图书馆的重建和运行中。今年,李春被市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
近日,记者走进北川图书馆,入眼的是现代化的电子报刊阅读设备,书架上整齐的书籍,走廊两边的书法展示。正在忙碌的李春说:“我一生的梦想就是把图书馆建好。”
2006年,李春到北川图书馆任职时,图书馆只有5万余册图书,新城区的电子阅览室有8台电脑,条件简陋。李春想尽办法,添了不少设施,北川图书馆也被评为省“全民阅读先进单位”。然而,大地震震垮了北川图书馆,图书全部被埋,李春也被埋在废墟中。
在山东的援建下,2010年10月,新的北川图书馆竣工交付使用。新馆占地2500平方米,面积是老馆的3倍。当时,北川图书馆只有6万本图书。李春带着两名员工和临聘工作人员,四处募捐了10万册图书。从此,李春每天第一个开门到岗,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保证了图书馆对外免费开放。特别是公共电子阅览室里的80台电脑,天天接受读者的免费光顾;12万册电子书、支中心网站,让读者流连忘返。
自2011年暑期开始,李春每年邀请广州中山大学的志愿者们赴北川开展公益性讲座和电脑培训。一些老年读者说:“李春馆长真好,让我们这群退休后围着孙子转的老年人,又有了学习机会,充实了生活。”
图书馆外借室里的16万册图书录入数据库,图书编目加工上架,都是李春想办法招聘新馆员,千方百计做好的。如今,北川图书馆实现了网络化管理:电子网络办理读者卡,网上借还图书的现代化服务手段,电视宣传平台,优美的开馆、闭馆背景音乐,让读者在知识海洋里陶醉。
如今的北川图书馆已逐步成为西南地区县级支中心的领头者。李春撰写的多篇公共文化课题研究论文和经验文章,被市、省、国家级刊物登载。李春年年被评为市县“先进文化工作者”。2011年,参加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全国优秀馆长培训班学习。2012年,当选为市政协委员,被评为市政协委员“五个一”活动先进个人。
(本报记者 田明霞 实习生 刘怡萍)
新闻推荐
本报讯在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时分,安县千佛镇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口念《弟子规》,和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让国学经典《弟子规》训诫在音乐声中潜移默化,在品诵中传承。“5.12”特大地震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