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研发
记者9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该院日前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立足疫情防控的国家需求,启动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科技攻关研究。
据介绍,这项研究将为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主要内容包括:重点发挥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进化基因组学研究优势,研究病毒溯源;研究病毒突变及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研究H7N9病毒感染人致病机制,科学评估免疫应答反应;发挥病毒蛋白结构研究基础优势,进行抗病毒活药物评价,加快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研发。
近年来,面对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的威胁,中科院充分发挥在病原学、传播规律和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优势,在2003年SARS、2005年禽流感、2009年H1N1流感等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
疫情通报
浙沪新增4例人感染H7N9病例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9日晚公布,2013年4月8日17时至4月9日18时,全国报告新增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4例。其中,浙江2例,上海2例。另据江苏、安徽报告,4月9日下午,在南京市救治的安徽省确诊病例韩某和江苏省确诊病例沈某,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
截至目前,全国共报告28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9人。病例分布于上海(13例,死亡5例)、江苏(8例,死亡1例)、安徽(2例,死亡1例)、浙江(5例,死亡2例)4省市的19个地市级区域。报告的确诊病例间未发现流行病学联系。所有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均已采取医学观察措施,未发现异常。目前病例处于散发状态,尚未发现人传人。
世卫声音
中国防控成效有目共睹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消息,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9日就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和防控工作通了电话。李斌介绍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基本情况和中方已经开展的防控工作。
陈冯富珍表示,中国此次疫情防控工作行动迅速、信息透明,体现了中国政府负责任的态度,成效有目共睹。世卫组织对中国政府的工作表示赞赏,并愿进一步密切与中方的合作,联合评估疫情风险,做好风险沟通。
感染源还不能完全确定
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格雷戈里·哈特尔9日说,目前中国有关部门在动物及环境样本中检测出的H7N9病毒都来自禽类市场,而在猪或农场样本中未发现H7N9病毒测试呈阳性的样本,因此目前感染源调查集中在禽类市场。“目前我们仍不能百分之百确定感染源是什么,它(禽类市场)也有可能不是正确的感染源或惟一感染源,”哈特尔说。
哈特尔说,中国对所有H7N9流感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了密切观察,截至目前,这些密切接触者中还没有H7N9病毒测试呈阳性的,因此目前没有证据显示病毒具有持续人际传播的能力。
哈特尔强调,即使有感染者同一家庭成员确诊感染,还需做进一步调查,因为病毒有可能是因为持续密切接触而在人际间传播,也有可能来自共同的环境感染源。
哈特尔说,中国卫生部门和世卫组织的合作非常公开而紧密,世卫组织能获得所需的全部信息。关于世卫组织是否会向中国派遣专家组,哈特尔说,世卫组织进行了相关讨论,但尚未决定。
新闻分析
大城市为何频现“新兴病毒”?
从埃博拉、艾滋病毒到SARS、禽流感,近30年来,出现了20余种“新兴病毒”。多位专家认为,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使生物链发生怪异变化,旧的病毒不断变异,新的病毒悄然出现。
生态失衡
专家认为,环境破坏、生态恶化等多种原因,加速了SARS、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出现,需要高度注意。
近30年来,有几十种致命的新病原体产生,医学上称之为“新兴病毒”,埃博拉病毒、拉沙病毒、汉坦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尼帕病毒,以及近年出现的SARS病毒和H5N1禽流感病毒都属于此类。
上海生态学会顾问徐宏发教授指出,自然源疾病频频“关照”人类,根源在于我们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规则”,才会受到自然的报复和病毒的反噬。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年鉴中曾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使许多病毒和病毒宿主更为活跃;城市化进程导致的森林与河流生态系统被破坏造成蚊蝇大量滋生和繁衍;部分传染疾病的再度抬头等等,都是对环境恶化发出的警告。
环境污染
SARS最早出现在广东,这一轮禽流感发端于长三角地区,近年来一些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成为“新兴病毒”的“易感区”。
专家认为,这与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过度向自然扩张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破坏、环境恶化问题密不可分。大城市人口密集,容易受到病毒侵袭,且传播更具威慑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说,人迅速涌进大城市,密集度过高给环境造成更重的负担。先污染后治理、重经济轻环保的发展路径,让生态文明建设被严重“边缘化”。
“红色的热岛效应、灰色的雾霾效应、杂色的垃圾效应,使我国生态环境恶化陷入刺眼的‘多色\’。”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院士指出。
(以上均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H7N9病毒会不会人传人,是目前公众最关心的话题。记者12日采访专家了解到,目前,H7N9病毒尚未具备大范围人与人传播的可能性,但如果病毒继续产生变异,情况也有可能发生变化。“H7N9与‘人传人\’的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