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发改委:今年扩房产税试点 专家认为:房产税开征前应先对外公布房屋系统联网 修改税法

来源:桂林晚报 2013-05-26 01:34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专家认为:房产税开征前应先对外公布房屋系统联网 修改税法

“买还是不买?”在近日开幕的杭州人居展上,购房者面对众多楼盘再次陷入了纠结。随着“房产税”等传闻的破灭,喧嚣的杭州楼市开始回归平静。图为两位年轻的购房者在人居展上了解楼盘信息。新华社发

前天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根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转移人口的情况,我国将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将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覆盖到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

关于社会热议的房产税,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正在考虑择机扩大试点范围,今年会有具体的动作。

对于房产税试点扩容,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房产税开征前,应先对外公布房屋系统联网,修改税法。

◆发布房产税 年内出台具体措施

在各税种中,房产税备受关注,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事。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连启华透露,关于房产税,经过多年调查研究,正在考虑择机扩大试点范围,今年会有具体的动作。

“房产税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已经在上海、重庆进行了试点,现在正在考虑择机扩大试点范围。”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孔泾源说。

◆现状重庆上海 房产税试点不理想

北京市法学会副会长刘隆亨建议,目前我国要从房地产的开发、流通和保有各个环节入手,按照“轻税、归并、简化”的原则,将现行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合并,择机推出新税种。

此外,第一批试点也不理想。时至今日重庆所征房产税收入寥寥无几。上海房产税试点也不尽如人意。

根据上海公布的预算报告称,2011年上海各类房产税收入总计22.1亿元,完成预算的110.5%,但个人住房房产税不得而知。对比发现,上海和重庆的房产税征收主要是在交易环节,而在持有环节很少征税:前者计税依据是参照应税市场价确定的评估值,后者是房产交易价,征税效果却遭遇各方争议。

◆猜测深圳杭州 进入第二批试点

事实上,自2011年房产税开始在上海、重庆先行试点以来,就不时有第二批列入试点的名单在坊间流传。

其中,杭州是传闻最多的城市。杭州流传的房产税试点方案内容是,5月1日起,杭州作为第二批房产税试点城市,开始征收房产税。

具体细则将参考上海模式:人均免税面积60平方米,人均60平方米以上的普宅4%、豪宅8%,家庭第二套起征,存量免征。

但传闻并没有变成现实,杭州版房产税试点方案推后暂缓。究其原因,房产税多大范围征收、如何征收,各方尚有争议。

中央电台财经评论员杨红旭在微博上表示,房产税是必定会征的。他认为扩大试点的范围主要方向是一、二线房价较高的城市,南京征税的概率是90%,征收方式可能与上海相似。

资深房地产专家郑荣华也表示,扩大房产税试点是必然的,只是在扩大之前有无做好合理的政策准备,不要像“国五条”那样狼狈收场。

对于这次有可能成为扩大试点的城市,郑荣华认为深圳、杭州可能是重点。

◆解读房屋联网未公布 开征条件不成熟

昨天上午,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房屋系统联网还未对外公布,税法没有修改,因此说房产税的开征基础条件还未成熟。

此外,单凭房产税、交易税等税都难以达到彻底消除房价上涨因素的功效,需通过房地产制度与金融制度及经济体制改革等疏导市场政策的交替实施、配套运用,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对症下药”才能实现中国房地产市场“药到病除”。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在其博客上表示,中国的高房价问题十分复杂,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所以扩大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并影响房价预期,但并不能直接影响房价。

长远考虑 应立法推进房产税

去年以来,扩大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的传言此起彼伏,这次是从国家部委层面正式确认了这项工作安排。

据《南方都市报》昨天报道,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教授表示,房产税开征的准备工作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但目前来看房产税的开征还不会马上普遍推行,这次提出试点扩围说明还需要时间检验,寻求可行方案。

“房产税的问题比较敏感,政府在出台政策时还是要谨慎。”刘剑文建议,要强化法治思维,从长远考虑还是要从立法角度推进房产税,即使现在立法条件不成熟,长远看也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这样才能化解矛盾,消除误解,形成社会共识,减少执法成本。

今年以来,多个大城市房价出现明显且连续的反弹,房地产调控从制度层面急需构建长效解决办法。中国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室主任倪鹏飞认为,房产税属于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

观察调控出地王 决策费思量

“国五条”出台才短短几个月,土地市场的疯狂火爆就再度印证:新一轮的房价调控还是调而难控。

新一轮的调控,以个人所得税“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为着力点,以遏制投机性(投资性)需求为目标。然而,经过“细则有多细”、“买家还是卖家交税”和“先离婚后买房”等一番舆论扰攘之后,各大城市进入密集卖地的周期,各地频频出现的地王就已预示这一轮的调控很可能又会沦为“空调”。

仅以5月份为例,长沙金融生态区的一个商住地块,总价、单价均超过2012年的地王价格;广州白云同宝路商住地块以2.5万/平方米成为地王;上海世博的一个商用地块,以楼面价40079元/平方米成为上海的单价地王;广州南洲的一个商住地块,以楼面地价34590元/平方米成为广州新地王。这些地王的楼面地价,大多高于周边新盘的价格;“面粉贵过面包”,房价岂有不再继续上涨之理?

在“史上最严厉”的调控之下,地价房价“照涨不误”,如此尴尬值得决策者再三反思。近几个月来,决策层对“国五条”出台后的房地产市场却异常地保持缄默,不仅新一届的中央领导人未对房地产调控发表只言片语,就连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新闻稿都未提到房地产调控。有报道称:决策层正在对过去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进行反思,并且在思考未来房地产的发展方向。此消息真伪待考,但耐人寻味。

反思调控,要明确为何调控、如何调控。以房价为目标是否行之有效?以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是否符合市场规律?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在哪里?对保障房与商品房该如何区别对待?北京的新盘上市必须经副市长审批房价,如此直接干预市场是否意味着将行政手段用到极致才能控制房价?

反思调控,还要深思房价因何上涨。在释放巨量信贷、流动性极度宽松之下,依靠行政手段能否抑制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膨胀?在财权上移、事权下移的背景下,市县级财政不依靠土地财政的“印钞机”,又哪来与其财政支出匹配的财源?

反思调控,更要审视房地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房地产业到底是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型城镇化是不是就是房地产化?以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是否会造成泡沫?房地产业的投资膨胀是否会挤压制造业成长空间?房地产业的繁荣是否潜藏着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和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没有深刻且到位的反思,无论是延续“国五条”思路的调控方式,还是扩大房产税试点等新的调控手段,都必将继续陷入调而难控的怪圈。没有反思体制机制的缺陷,不对财政、金融和土地等制度作出伤筋动骨的改革,地王频出、房价飙升的局面就无法改变——— 直至房地产泡沫膨胀到难以为继。

据《羊城晚报》、《法制晚报》

新闻推荐

孩子,我不欠你的

听说了这么一件事:一个中国爸爸要让13岁的儿子见见世面,暑假里把儿子送到澳洲一个朋友家,并请朋友帮照顾一下。朋友从机场接回男孩,就对他说了一番...

相关新闻:
身有罪 官照当2013-05-26 01:34
猜你喜欢:
评论:(发改委:今年扩房产税试点 专家认为:房产税开征前应先对外公布房屋系统联网 修改税法)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