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勇 王英 本报记者 张进才
总经理黄进接手明源电力电杆厂(以下简称明源电杆)时,一度也焦头烂额,开始几个月几乎夜夜失眠。
呈现在他面前的情形:除账面欠款300多万元外,“人心焕散,管理混乱,效益不高。”黄进毅然决定以管理为切入点,一方面重拾员工信心,增强凝聚力,另一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企业效益。
制度出台,责任分解到人到岗
“车间主任必须到岗到位,负责监督产品生产……”在宽敞的焊接车间醒目位置,记者看到悬挂于墙上的《车间主任职责》。
“上班前,默念一遍。”焊接车间主任老郭告诉记者,只有明确了自己职责,时刻警醒自己,才能掌控好自己工作的方向和目的。
不仅是焊接车间,该厂各部门包括后勤办公室也不例外,都有《职责规定》。2010年伊始,黄进便将各部门负责人职责明确,并签定了责任书。随后,各部门与员工也签定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责任到人到岗。
“制度的建立健全,促企业走上规范道路。”老员工袁帮武认为,明源电杆经过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风气焕然一新,增强了员工发展信心,也凝聚了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明源电杆还将情感管理融入了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不断提高管理质量,真正实现把约束机制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自筹资金,引入全省最先进的设备
“设备工艺落后,原材料浪费较大。”目睹当时生产线费工费时现状,黄进团队决定筹资引进先进生产线和设备。
于是,黄进亲自率队全国考察设备和生产线,并费尽周折将一套当时全省最为先进的生产设备拉回。
待安装调试后,黄进又专门带队到贵州一生产企业实地考察学习操作。同时,邀请企业熟练工到厂里示范、指导和培训工人,提高生产效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明源电杆依靠先进生产设备和生产线,很快提高了产品质量,提升了生产效益,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奖惩分明,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这个月工资还可观哟”,一位刚从财务室出来的职工说,还乐呵呵地一边走一边数。
闲暇时,他告诉记者,黄进刚来厂里就召开职工大会,给大家承诺,一定改善大家待遇。他要彻底打破“大锅饭”,让能干事、多干事、想干事的人增加收入。
不久,厂里出台了《奖惩条例》。“当时,我们也怀疑能否执行下去。”他说,那时厂里总有几个“愣头青”,时常消极怠工,迟到早退为家常便饭,工资却跟大家一样多,管理者和职工敢怒不敢言。
坚决逗硬!黄进当月就扣发这几个人工资,职工拍手称快;勤劳、多劳和有突出表现的领到奖金,职工备感振奋。
通过这一改革,企业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
细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
令袁帮武印象特别深刻的还有一件事:
钢筋组扎架子时,经常将多出一截截取点,扔在一旁,作为废料处理。有一天,黄进看到一大堆小截钢筋后默默记在心里。当天晚上,他召集几个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开会,商议如何处理小截钢筋,让这堆废料得以重新利用。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经过数次测试后,对小截钢筋进行再利用和再处理,达到生产标准。仅这项处理,一年可节约十几万元。
不仅是钢筋,各生产环节和各道程序都要求精细管理和降低成本,连办公室用纸等均纳入其中。
细节决定成败。据统计,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明源电杆一年降低成本20-50%,真实现了“开回一辆小车”的梦想。
>>>启示
“今天,节约一支笔一张纸,明天,可以开回一辆小车。”黄进的口头禅,也成为明源电杆的节约理念。诚然,理念最初缘于窘迫的生存环境,以降低成本来提高收益。今天,他们节约理念贯穿各个环节和各道程序,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明源电杆每年节约成本20-50%的实践证明,节约不应流于形式,他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当下中小企业大多喊叫资金短缺、融资难,可曾想过从一支笔一张纸节约起,使其成为习惯,积少成多,即使不能开回一辆小车,但作为一个有发展远见和前途的企业,那至少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科学管理的有力佐证。
真希望,这种节约理念能渗进更多中小企业。
新闻推荐
新闻漫画李宏宇(昆明)在福建漳州南靖县,两名被当地镇政府雇请来负责无公害处理病死猪肉的工作人员,将捡来或以几毛钱一斤买来的病死猪,私自屠宰后,运往湖南、广东等地,最终流向了餐桌。短短三个月,两人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