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嘹啰山歌 八音 那文化 南宁三县区获评中国民俗文化之乡

来源:南宁晚报 2013-06-21 06:28   https://www.yybnet.net/

《稻神舞》是那文化的标志之一壮家女用嘹啰山歌迎接宾客良庆八音吹起来三块“文化之乡”牌匾落户南宁三县区

■本报记者李宗文/文

通讯员何宏生/图

悠扬嘹啰山歌响四方,动听八音奏天籁之音,神秘祀雨仪式跳出“那文化”的历史神韵……来自良庆、邕宁、隆安的民间艺人,用传统的民俗文化征服了来自北京的专家。6月20日,在南宁,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广西文联、南宁市文联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民俗文化之乡”授牌仪式上,隆安县、良庆区、邕宁区分别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那文化之乡”“中国嘹啰山歌之乡”“中国八音文化之乡”称号。南宁市隆安县县委书记吴朝晖、良庆区区委书记陈竑和邕宁区区长蓝建东当场上台接受了牌匾。他们表示,“获奖让人很开心,而文化同根,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大喜事”。

中国民协盛赞:

南宁是一个深深扎根历史文脉的好地方

中国民协组织实施的“中国民俗文化之乡”,旨在通过对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保存完整的地域进行文化之乡的命名,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罗杨在授牌仪式上盛赞丰富多彩的广西民俗文化,对隆安、良庆、邕宁三县区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民间民俗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记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南宁确实是一个深深扎根历史文脉、亲近自然山水、闪烁着人文精神光芒、滋养培育民间文艺的美好地方。”罗杨赞叹说。

长期以来,南宁多个县区积极保护传承具有鲜明特色的民俗文化,成绩斐然。2013年年初,隆安县、邕宁区、良庆区积极向中国民协申报“中国文化之乡”称号。今年4月,中国民协组织多位民俗和民间文化专家组成考察组,对隆安县的“那文化”、南宁市邕宁区的“八音文化”、南宁市良庆区的“嘹啰山歌文化”等民俗文化进行考察评估。中国民协“中国文化之乡”评审委员会对专家组提交的考察报告进行了认真审阅,同意为隆安、良庆、邕宁授予中国民俗文化之乡的命名。

中国民协发表的评估报告中表示,分别授予隆安县、良庆区、邕宁区“中国那文化之乡”“中国嘹啰山歌之乡”“中国八音文化之乡”的命名,堪称实至名归。

隆安那文化:

源远流长,可拿到大学讲堂上去讲解

隆安那文化源远流长,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痕迹以供佐证。隆安有专门祭稻神的节日,农历六月初六‘芒那节\’、“稻神祭”、“壮族亥日”等与稻作文明息息相关的文化传统。

“那文化”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壮侗语系民族称水田为“那”,据“那”而作,依“那”而居,所有因稻作生产引发出来的社会生活、民俗事象,均包含其中。今年4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考察团来到南宁进行考察评估时,观看了祈雨舞蹈“大酬雷”后,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亚虎激动表示:我终于在隆安这个地方,找到一个完整的求雨仪式。如果把这个表演过程拿到大学讲堂上去讲解,绝对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研究资料。这个祭祀仪式,是最接近于原生态的稻作文化祭祀仪式。

据了解,农耕文明的每一个细节在隆安民间都有完整的保存。在那桐镇,人们心灵手巧,不少人能随时一展竹编农具的绝活;雁江镇红良村家家户户传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这里生产的犁头、镰刀名播千里;隆安各地的节庆、祭祀、崇拜等民间习俗,大多与稻作文化息息相关。

良庆嘹啰山歌:

丰富多彩,让民协考察团大开眼界

良庆壮族嘹啰山歌世代相承,群众喜闻乐见。如今,每到节日庆典,乡村坡屯的人们聚集而歌,嘹啰山歌此起彼伏,仍处处体现嘹啰山歌文化顽强的生命力。

嘹啰山歌的地域色彩非常强烈,有着自己独特的腔体。所谓“百年鼓,千年锣,万年腔”,腔体是音乐的根本元素,是音乐创作最重要的本源。

嘹啰山歌的内容丰富多彩,最初是从抛鸡选婿的婚恋风俗而来,如今已经包含了众多领域。从庆祝添丁的祝贺歌,到长大成人时谈情说爱的“加诺”,从婚礼上的哭嫁歌,到为老人唱的祝寿歌,更别说各种节日、庆典、祭祀上唱的名目繁多的曲调……从生到死,每一步都与歌相伴。尤其是男女恋爱的嘹啰山歌,曲调、曲目更是丰富。

嘹啰山歌是良庆壮族人民“以歌传情、以歌会友”的主要形式,走过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鼎盛时期,如今,嘹啰山歌“梅开二度”——1万多名民间歌手再掀嘹啰山歌热。 目前,良庆区有嘹啰山歌基地5个,嘹啰山歌协会1个,嘹啰山歌队50多个,嘹啰山歌手1万多人,是南宁民间歌队最多的城区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良庆的嘹啰山歌文化并非孤立地存在,围绕着嘹啰山歌,还有道场、师公戏、斑鸠舞、斑鸠调、香火龙、香火球等多种民间文艺形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展示,曾经让中国民协考察团一行大开眼界。

邕宁八音:

奏响四方,深受海内外观众欢迎

邕宁的壮族八音贯穿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婚丧嫁娶、逢年过节必有八音相伴,大大小小的八音队遍及城乡。

壮族八音,原指古代吹打乐器的统称,所谓“八音”,依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为金(如钟)、石(如磐)、竹(如管)、匏(如笙)、土(如埙)、革(如鼓)、丝(如琴)、木(如祝)等八类,俗称“八音”。邕宁壮族八音的乐器分为吹奏类和打击类,吹奏类以唢呐为主,竹笛、长筒、短筒、螺笛、无孔笛为辅。

邕宁壮族八音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受粤剧、广东音乐影响,后又吸收邕剧、壮族师公戏和壮族民间音乐的元素逐渐形成。邕宁壮族八音是民间民俗吹打乐的代表项目,形成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邕宁已有民间文艺团队、八音队活动。

自2000年至今,邕宁区政府下拨160多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邕宁壮族八音的挖掘保护工作,蒲庙镇那路女子八音队、新江镇女子八音队等一批城乡八音队相继成立。八音队队员白天务农,晚上演出,每个八音队一年演出30场(次)以上。邕宁壮族八音队除了在当地开展演出活动外,还多次应邀参加区内外各种比赛及庆典表演活动。多年来,邕宁壮族八音队先后代表南宁市参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暨中国百花金鸡电影节和宜州市“刘三姐文化旅游节”等迎宾、表演活动,深受观众欢迎。

新闻推荐

一季度银行综合理财能力盘点 招商银行稳居第一

本报讯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越发火爆,银行的综合理财能力如何呢?近期,2013年第一季度我国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出炉,针对各家银行的发行、收益、风险控制能力、服务丰富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子综...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嘹啰山歌 八音 那文化 南宁三县区获评中国民俗文化之乡)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