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中国首部儿童安全用药报告《2013年中国儿童用药白皮书》发布,并首次提出“中国儿童用药安全感指数”。报告指出,中国公众对当前儿童用药安全感的满意度评测仅为68%。
如今我国儿童专用药品种有69种,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专科、儿童保健等几大门类,但其数量仅占成人品种的2%,如抗生素,基本都是成人的,缺乏儿童专用剂量。
由于儿童专用药种类缺乏,喂孩子吃药和给孩子买药成了众多家长的难题。
给孩子买药吃药难倒家长
我国现有的3500多种化学药品制剂中,专供儿童使用的仅69种,所占比例不足2%;而仅有的这60多种儿童药品,也存在剂型单一、规格品种少等问题。
家住安徽省芜湖市南瑞新城的余先生最近就遇到过买药难题,“买不到儿童药,就只能买成人药。不少成人药品的说明书里都说儿童用药需酌减,但到底减多少,哪些药孩子不能吃,哪些药孩子吃了会有副作用,说明书不说清楚,我们做家长的也很难把握,有时只能估摸着掰。”
上海的陈女士女儿两岁,前不久生病去看医生,医生开的处方里有一种药,每次服用5毫克。可是这种药只有成人用的,剂量是每片0.1克。医生告诉她,把一片药分成二十份,每次给孩子吃一份。直径不到1厘米的药片怎么分呢?陈女士有“妙招”:将药片碾碎后溶解在温水中,再用量筒分出二十分之一。每次给孩子吃药都像做化学实验一样,各式仪器轮番上场。
安徽省立儿童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医师表示:“由于儿童用药缺乏安全的标准,有些剂量是将成人药剂根据体重、体面积换算之后得出的。而一些药品说明书中的‘酌减\’‘遵医嘱\’等,都没有明确标准。以片剂为例,幼童一般只能吃到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片,但实际生活中,就连专业药剂师也无法准确把握比例,更别说家长了。”
儿童用药研发难在哪儿?
目前我国的重大科研项目当中,对于儿童疾病、药品研究的项目却极少。企业和研发机构为什么不愿涉足儿童专用药品呢?其实,儿童用药的研发并不需要完全从头开始,很多在成人中长期安全使用的药品,完全可以开发出适用于儿童的剂型、规格。研发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儿童用药临床研究面临更多的困难,需投入更多的成本,却没有更高的收益,使得企业临床研究和生产的动力不足。
我国对儿童参与临床试验有较为严格的限制,但是缺乏良好的临床试验受试者保障机制。儿童参与临床研究必须征得监护人认可,但监护人往往不愿意让孩子成为“试验品”。另一方面,由于儿童的反馈能力及依从性有限,参与临床试验也存在一定的实际操作困难。结果就是多数药品未在儿童中进行过相应的临床研究。
对此,专家建议国家应当更加重视儿童疾病及药品的研究,鼓励企业多生产儿童药品,普及儿童用药规范的知识,加强对儿童基础用药药理的宣传教育。
■链接
“新政”鼓励儿童药物研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发布《关于深化药品审评审批改革进一步鼓励创新的意见》,要求健全儿童用药管理的相关制度,完善儿童临床用药规范,鼓励企业积极完善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同时,加强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监测和再评价,加大对儿童用药安全宣传,积极向医师和患儿家长普及儿童用药知识。
据新华社、《光明日报》
新闻推荐
9日上午,原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刘志军涉嫌受贿、滥用职权一案,将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开庭审理。刘志军的辩护律师钱列阳7日下午向记者证实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