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锦堂村老农文炳出示其购买的金优821早稻稻种包装袋。
新闻调查记者周绍瑜文/摄
时下正值双抢农忙季节。然而,全州文桥镇部分农民却揪心得很:他们所种的早稻结出了秕谷,一些稻田亩产只有100斤左右,而按正常情况亩产应有1000斤。望着几乎绝收的稻田,他们欲哭无泪。
村民们粗略估算,文桥镇早稻减产、绝收的面积约有200亩,其稻种都是从邻近的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珠山镇购买的,村民怀疑稻种有问题。稻种经销商和当地农业官员则认为,这些减产的早稻是稻瘟病所致,而产生稻瘟病的原因包括稻种质量、气候、管理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
在种子销售已市场化的今天,农民购买种子自由度更大,买什么样的种子、买谁的种子,都是农民自己说了算。但由于农民自身的种种局限,有关部门对种子市场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文桥镇200亩早稻大幅减产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背后暴露出了种子市场监管的哪些问题?
200亩早稻出现“白穗”
文桥镇锦福村委清溪村,是一个坐落在全州与湖南永州市东安、零陵三县(区)交界的小乡村。今年夏季,清溪村的70多亩早稻田成了“白穗田”。
8月6日,记者在清溪村见到了受灾村民黄利元。“今年损失大了,20亩早稻就收回这两千斤左右的谷子。”谈起“白穗田”现象,黄利元连声叹气。45岁的黄利元是村上的种粮大户,一家人承包了村上30多亩水田种植水稻。黄利元说,今年开春自家一共种了38亩田,其中20亩早稻,18亩中稻。
6月底,到了早稻抽穗的时节,黄利元查看稻田时发现,早稻出现了白穗现象。起初,只有少量的稻田出现了白穗。三五天后,当他再次到田里查看时,眼前的景象让这位以种田为生的农家汉子傻了眼:20亩早稻田全成了白穗田,本该是金灿灿的稻穗,变成了白花花的一片。
“今年的收成算是完了,稻穗变白意味着谷子将结不出米粒,都是秕谷的多。”黄利元说。
随后,同村的邓绍松、邓绍洋、黄带芳等5家种田大户也纷纷传来消息:早稻出现了白穗现象。加上黄利元,6家人一共70多亩早稻成了白穗田。
“种了一辈子田,村上还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么大面积的白穗现象。”57岁的村民邓绍松说。
白穗现象发生后,村民们去买农药回来,希望能“救活”这些稻田,然而于事无补。正值双抢季节,村民们不得不割掉这批早稻,以免耽误晚稻的插种时间。
“最多的一亩也仅能收两百斤左右的谷子,严重的稻田甚至收不到谷子啦。有些田我们请收割机师傅帮忙收割,人家都不愿意。”黄利元说,如今20亩早稻收完,就只有2000斤谷子左右,平均每亩约100斤,其他几位村民的早稻产量也差不多。
记者还走访了文桥镇锦福村委下锦堂自然村、蛟潭村委的上蛟潭等自然村,一些村民甚至不愿收割这些白穗稻田。“收了也白收,还浪费人力。”上蛟潭村村民黄思友说。
村民们粗略估算,今年这两个村委的早稻,一共约有200亩稻田出现了白穗现象,早稻收成大幅减产。
怀疑湖南稻种有问题
大面积的白穗现象,让村民们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黄利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往年自己种的早稻平均亩产约1000斤左右,20亩早稻能产出约2万斤稻谷。按照早稻收购价,除去各种成本,还能挣2万元。而今年的早稻收成仅2000斤左右,白白损失了2万元。
清溪村村民邓绍松说,他家出现白穗现象的早稻田共有12亩,损失约9000元。
“我们都是以种田来养家的,损失这么大,我们怎么受得了。”黄利元说。
白穗现象发生后,黄利元和几位受损的村民想查找出稻谷生病的原因。黄利元等人发现,清溪村就只有他们6户人的早稻出现了白穗,而同村相邻的稻田都没有受灾。
所不同的是,黄利元等6人所播种的稻种,都是从邻近的湖南省永州市珠山镇购买的;而其他村民的稻种,则是在全州本地购买的。因此,黄利元等村民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所购的湖南稻种上。
黄利元出示的稻种购买发票显示,他们所买的稻种分别是新优1号和金优821。
至于村民们为何会舍近求远,跑到湖南的珠山镇购买稻种?黄利元等人说,因为今年文桥镇本地的稻种价格相对较高,而珠山镇的稻种价格较低。
“文桥的谷种价格几乎是珠山的两倍,我们也是想着能省些钱来买化肥农药,哪知道贪了小便宜,吃了大亏。”清溪村村民邓绍松说。
记者走访了锦福和蛟潭两个村委,多位村民向记者证实,这些村出现白穗现象的早稻,村民们所购买的稻种,无一例外都来自湖南珠山。
这加剧了村民们对稻种有问题的怀疑。
7月初,黄利元和同村5位村民找到种子经销商,投诉谷种有问题。但经销商却认为是当地土壤和天气等原因导致白穗现象,与种子无关。
“同样的天气和土壤,所用的化肥农药也与村里其他村民一样,怎么我们种的湖南谷种亩产只有百来斤,而其他村民用的本地稻种亩产却能有一千斤呢?”村民们对经销商的说法并不认可。
下转07版
新闻推荐
“天下无三体”竟是化妆品毁三观的奇葩 “小三”被广东工商局立案
《南方都市报》8月20号刊发的“小三体”广告版面。8月20日,《南方都市报》出现一则神广告,短短数字引发了“天下无三体”爆红,关于该广告“无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