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我有幸参加了宣城市新闻发言人第二期清华大学研修班学习。这次培训内容丰富新颖,既有前瞻性的理论阐释,又有针对性的实践指导,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让我们每一个学员都受益匪浅。通过培训学习,增强了我们对舆论引导工作的认识,提高了媒体沟通和舆论引导能力,下面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要利用好一个载体。政府新闻发布是政府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服务的重要途径,是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区域形象的重要载体。做好新闻发布工作,对于占领信息制高点,把握舆论主导权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点。一要把握“一个中心”,即要紧扣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增强新闻发布的权威性。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精心策划选题,广泛收集信息,确保新闻发布的正确导向。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发布的公信力和亲和力。要高度关注民生,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解疑释惑、析事明理。三要坚持“以我为主”,在重大问题上和关键时期把握话语主导权,增强新闻发布主动性。要及时掌握舆情关注点,加强跟踪、分析和研判,用事实说话,客观介绍情况,扩大正面影响,赢得话语主导权。四要做到“快速反应”,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发布权威信息。要密切与媒体联系,加强沟通、交流、协作,增强互信、增进互动,及时掌握和主导舆论走势。
要处理好一个关系。要牢牢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必须要处理好同媒体的关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庆安说,“全媒体时代”下的媒体是把“双刃剑”,能否正确处理和运用媒体这把“双刃剑”,对引导媒体做好宣传工作、争取社会舆论的主导权至关重要。要学会了解媒体。当突发事件来临时,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媒体最关心的是什么?最想得到的信息是什么?只有在做好充分的研究和准备下,才能满足媒体获取信息的需求,建立起有效的沟通联系。反之,当媒体获取不到有效信息时,便会自己“找食”、“找碴”、“造新闻”,进而造成政府媒体间信息不对称,无法使政府的权威信息及时发布出去。要学会善待媒体。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和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王惠主任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深刻阐述了善待媒体的重要性。态度最重要。对媒体“敬而远之”或“敷衍了事”的时代早已过去,媒体作为社会公众的一部分,享有获取公共信息的权利。因此,主动、真诚、理性的接纳媒体,保障媒体知情权是必然,也是必需。方法最关键。要“主动出击”,不求新,只求准;要真诚沟通,放身段,低姿态;要真诚面对,不怕评,不怕问。做到“实说”、“少说”,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学会善用媒体。要做到媒体“为我所用”,通过媒体这一载体,及时准确的将政府权威主流信息对外发布。媒体得到善用了,信息得到及时、全面的披露了,真相才能最广泛地、最迅速地传播,老百姓才能通过对真相的了解而支持政府的工作。规避媒体、屏蔽媒体只能导致谣言四起。
要建立好一个机制。“救火式”的无序媒体应对,总是让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显得“力不从心”、“慌乱无措”,只有建立和完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使之常态化、规范化,才是正确把握舆论主导权的根本保障。要建立高效、快速、权威的信息反馈机制。只有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畅通、迅捷的信息渠道和灵敏的信息反馈机制,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向新闻宣传的决策机构通报情况,从而把握主动和先机。要建立敏捷、顺畅、专业的应急机制。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强大的信息分析决策的支撑体系和一个专门负责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工作班子,建立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仓促上阵”。要建立及时、准确、遵循新闻规律的新闻发布机制。要规定新闻发布权限,进一步明确由谁负责新闻发布工作、新闻发布的内容由谁草拟、怎么形成,最后由谁来审定等,确保各部门协调、统一,口径一致,避免各自表态造成公众困惑、猜疑和恐慌。要建立科学、和谐、符合国际惯例的媒体管理机制。由于媒体利益、立场的不同,政府要把握舆论方向,必须要通过媒体管理机制,把各种媒体纳入政府新闻发布轨道。建立媒体沟通联系制度,及时的向媒体和记者提供权威信息,保持同媒体良好的沟通和联系,进而实现对媒体的有效管理。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周的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创新媒体管理和舆论引导工作的实践才刚刚开始。我将以此次培训班作为新的起点,勤思考、勤实践、勤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新闻素养和与媒体打交道能力,为做好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工作站好岗、当好班、履好职。 (作者单位:泾县宣传部)
新闻推荐
前不久,在泾县茂林镇凤村村苗木产业基地,700余株紫薇被装上了车,运往郎溪。据悉,这是凤村村通过网络销售达成的。目前,苗木种植成为了凤村村的主导产业之一。村党总支部书记张世寿欣喜地说,现在,凤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