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核心:他每年回收的废弃玻璃瓶等物品少则有一二百吨,多时达到400多吨,十年回收的总量有3000多吨;不光如此,他还将一种环保理念传递到乡村,让乡亲们不再乱扔废弃农药瓶、塑料袋、蛇皮袋等。
谁能想到,一个右下肢三级伤残的残疾人,以超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持续10年骑着三轮摩托车,进村入户回收废弃的玻璃瓶和其他废旧物品,换来了附近乡村田园和水源的清洁环保。他就是容县自良镇司六村山脚村民小组的中年农民梁德勇。9月9日中午,在自良镇中平圩一家废品回收店,我们见到了刚刚从村下回收废弃玻璃瓶回来的他。
佛山打工遇车祸手术10次成伤残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初中刚毕业的梁德勇告别家乡,只身来到广东佛山市从事建筑工作。1995年3月31日上午9时左右,梁德勇骑摩托车从住地赶往建筑工地。突然,后面一辆超载超速行驶的平板大卡车将其撞倒卷入车底,造成其右下肢股骨开放性骨折,尺骨粉碎性骨折,肇事司机当即将其送往医院抢救治疗。为了保住其右下肢不被截肢,在三年多的住院治疗期间,医生为他进行了10次手术,右下肢皮肤90%以上为植皮。在一次又一次的手术和植皮治疗过程中,梁德勇经受了无以名状的痛苦。1998年10月,在住院治疗三年半后,因肇事方企业濒临破产,再也无力让其继续住院治疗了。于是,在他的伤口未完全愈合和留下严重后遗症并经鉴定为三级残疾的情况下,肇事方单位为梁德勇共支付了90万元医药费及10万元生活补偿费后,动员其提前出院回老家养伤。
身残志坚重环保走村串户收废旧
出院后,梁德勇每天在妻子的搀扶下,拄着拐杖,拖着疼痛难忍的病腿练习行走。起初,由于病腿不听使唤,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每挪动一步都要费很大的力气,额头上黄豆大的汗珠直往外冒。但梁德勇还是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地往前行进。经过反复锻炼,半年后,奇迹终于出现了,他不但能够丢掉拐杖走路,而且还能重新骑上摩托车了。
梁德勇是整个家庭的顶梁柱,自从遇车祸伤残后,家庭收入大幅下降,为了生存和生活,他于1999年利用多年打工的积蓄和伤残生活补偿,在中平圩建起了一家日杂商店。开始两三年,梁德勇只是坐守店铺,收入虽然不多,但也不甚辛苦。一天,他看到附近一位农民被丢弃在田间沟渠里的破农药瓶玻璃划破脚趾而流血不止时,马上联想到农村的田间沟渠和地头到处是废弃的农药瓶、塑料袋、蛇皮袋等废旧物品无人收捡而严重污染田园、水源等环境,他决心改变这种状况。经过筹划,2003年6月,他在中平圩办起了一家废旧物品回收店,收购各种废弃玻璃瓶、塑料袋、蛇皮袋、油毡纸、旧衣服、烂棉被等可以再生利用的废旧物品,然后分门别类地送到各废品再生利用厂家。由于这些废旧物品价钱很低,特别是农药玻璃瓶和其他无色玻璃瓶根本不值钱,很少有人将废旧物品送上门。于是,他每天只好让妻子看守门店,自己拖着行动不便的右腿,骑上三轮摩托车进村入户回收废旧物品。
针对当时的农民没有形成环保清洁的习惯,农药瓶等废旧物品随便扔的情况,梁德勇一边进村收捡废旧物品,一边宣传环保卫生知识,呼吁广大农友不要将废弃农药瓶、塑料袋、蛇皮袋等丢到沟渠、河道和地头,请他们将其集中在村边的某处地方,然后由他负责义务清运。
回收废旧影响大环保清洁成时尚
“一个右腿严重伤残的人能如此重视清洁环保,进村入户回收废弃玻璃瓶,精神可嘉,我们应该大力支持,今后再也不能乱丢废品了。”自良镇古济村都督村民小组的秦崇勇说。在残疾人梁德勇的影响下,当地村民纷纷改变忽视环保清洁的不良习惯,自觉将能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集中起来,给梁德勇回收提供方便。梁德勇不但无偿回收废弃玻璃等废旧物品,而且还付给对方相应的费用。
梁德勇由于腿残行动不便,骑摩托车进村入户收购废旧物品难度大,有时甚至会出现危险。今年8月19日晚上,他到8公里外的思旺村收购废旧物品,回程时车上装满了废旧玻璃瓶。当其驾驶着三轮摩托车从狭窄的村道往回赶时,在一处下坡转弯处,由于脚刹失灵,车速过快,导致车翻人伤。后来在路过的好心人的帮助下,他才慢慢爬起来重新装车,半夜12时才回到家。妻子林莲芳见到手脚满是血迹的丈夫时,埋怨他说:“你就守在店铺让别人将废旧物品送上门算了,不然你会连命都搭进去的。”梁德勇笑着说:“没问题,以后小心一点就是了。”
三级残疾人,十年环保路。梁德勇告诉我们,他每年回收的废弃玻璃瓶等物品少则也有一二百吨,多时达到400多吨,十年回收的总量应该有3000多吨。为了乡村清洁环保和废物利用,他决心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他相信前面的路会愈来愈宽广。
新闻推荐
9月18日,一列京津城际动车组驶出北京南站。2013年国庆黄金周旅客运输工作方案日前出台。方案显示,国庆黄金周铁路运输期限为9月28日至10月7日,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