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
防霾需人人有割舍
新闻事实:22日,北京发布空气重污染的应急预案。就在前一天,东北多个地区雾霾弥漫,几米的距离,就一片模糊,引来人们对大气污染的强烈关切。由此,北京成为人们瞩目的一个焦点。去岁冬季的雾霾,今冬还会重现吗?出现了怎么办?
媒体观点:大气污染防治,作为一个国家级行动,已经在各地正式启动。我们每个人所失去的,必将从我们的获得中得到补偿。这种补偿,作为一种短期效应,我们将会感受明显。而当总体的清洁行动计划深入实施,那些污染源得到了根本性治理,那么这种补偿,就将是一种持久性的,它让我们觉得现在的付出是值得的。
《广州日报》
“以日计罚”当是进步
新闻事实:《环境保护法》修订案草案21日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进行三审。草案规定,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如企业事业单位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媒体观点:放眼看来,环保违法“按日计罚”在很多国家早已写进法律,这次环境保护法修订案草案将“按日计罚”写入法规,则说明在环保立法层面已形成更多的社会共识。面对着社会及公众对环保的强烈期待,环保执法必须硬起来、铁起来。这样,环保违法“按日计罚”在实践中才有刚性的约束力。
《重庆晨报》
不让闲置房成“童话”
新闻事实:国务院参事陈全生提出,解决目前房价高涨不下的一个核心对策是16字方针:允许买房、限制卖房、奖励租房、处罚空房。其中“处罚空房”是指,闲置3年,房产税翻番;闲置5年政府组织流浪汉入住;闲置7年,收归地方政府所有。
媒体观点:的确,闲置房已经成为引起公共争议的焦点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稀缺,更需要提高住房与土地的利用率。用税收手段将闲置房逼出来并推向市场,仅闲置房盘活这一项,就足以平抑当前房价,从而避免闲置房变成一段段“童话”。
《长江日报》
办实事不能走形式
新闻事实:近日,贵阳市发生了一场火灾。目前,社区正为受灾户申请临时救助,并给了受灾户一张清单,要求提供公安消防队证明、房屋合同、户口复印件、工资存折等8项手续。但大火已将证件烧光,居民们遇上了麻烦。
媒体观点:都说大火无情人有情,没想到受灾户们要申请个临时救助,还得办妥一份“证件清单”。这看起来是贵阳的事,是民政部门的事,更是所有人的事。为民务实也好,群众路线也罢,倘若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因循守旧,恐怕很难服众。
新闻推荐
宗庆后:房地产泡沫已形成中国不能再造房了“推进城市化建设,不开发房产业也不现实……”26日,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上,湖南省浙江商会会长徐文忠还没有说完,便遭到宗庆后的反对:“中国不能再建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