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黄小希 崔静
一方面是老年人对天伦之乐的渴望,另一方面是年轻人因工作及生活压力难以陪伴父母……当现行休假制度是否合理引发社会热议时,该不该给已经入法的老年节放个假,让子女能“常回家看看”,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不放假,怎么“回家看看”
77岁的李大爷和老伴儿住在北京市西城区椿树园小区,当记者问他打算怎么过节时,老人摇摇头说,只要孩子能陪在身边,天天都是过节。
“没有假期,就算我有心度过一个能与父母团聚的老年节,现实情况也并不允许。”在北京某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的小董看来,即便实现了从民间传统节日向国家法定节日的“转身”,如果没有相应的假期加以配套,“孤单”的老年节未必能让老年人高兴起来。
在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党俊武看来,老年节实际是属于每一个家庭的节日,同时也是全体公民的节日,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步入晚年。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重阳节确定为老年节,为日后老年节成为法定假日、严格执行带薪探亲制度等预留了空间,有关部门应该制定配套性政策,为法律实施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一天的假期“意义不大”
也有观点认为,放不放假与敬老爱老之间难以画上等号。一些人提出质疑,老年节如果真放假,会有多少人真的陪伴在老人身旁?北京“的哥”刘炜也觉得,没必要拿放不放假说事儿。“且不说放一天两天的假究竟有多少实际作用,干我们这行的,还有那些在外打工的人,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享受假期?”
“实际上,把带薪休假制度落到实处,让人们能够自行安排假期,比争论某一天该不该成为法定假日更有现实意义。”80岁的徐植老人同样认为,一天的假期“意义不大”,为了放假而拼凑出来的假期还会“人为”制造交通拥堵、景区爆棚等问题。
政策引导尊老敬老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则提出,通过政策的调整引导,使尊老敬老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如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成功做法,把尊老敬老作为择业上学的考核依据,在住房政策上鼓励子女与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居住,针对家有病重老年人,探索建立职工享有照料假制度等。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
新闻推荐
10月15日,杭州市街头一名行人“全副武装”抵御低温。当日,据中央气象台发布消息称,受冷空气影响,预计15日白天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将走“晴冷”路线,阳光不错,但气温较低,部分地区气温降至零摄氏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