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
禁用“洋地名”是没搞清公私边界
事件:据《大河报》报道,河南各地近年不断出现洋地名让人眼花缭乱,如郑州的“曼哈顿”、“威尼斯”,洛阳的“加州1885”等。河南日前出台《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规定,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使用国家领导人名字、外国人名和外国地名作地名,其中包括宾馆、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建筑物及居民住宅区。
观点:宾馆、酒店、小区这些场所,多是企业出资开发,爱起什么名字也是商家自由,公众可以表达不满,但公权不能随便就“一刀切”地禁止。这正如一个人的名字起得再恶俗,只要不违法,别人也无权要求他去改名。一窝蜂地“起洋名”显得没文化、不自信,一刀切地“禁洋名”,是不是也是一种不自信?“洋地名”也就是个名字罢了,适当规范可以,视如洪水猛兽,其实没太大必要。
《法制晚报》
对待烧饼,国航应讲个“实在”
事件:“国航发放过期航食”一事,已经有了最新进展。国航发布官方声明回应,大意是所发放食物并未过期,而是发生了包装错误,将保质期4-5天的国内普通航班冷藏食品包装,包到了保质期20-30天的长航线冷冻食品上。此外经随机抽取该航班部分旅客回访,并无其他旅客出现不良反应和投诉。按照这个回应来看,这次事件就是无心之失,闹乌龙而已。
观点:按照法律条文来看,即便只是包装错误,但只要标识是过期的,就可被认定过期,不该再进行销售,处于法律禁止之列。这件事,航食公司和航空公司,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且涉嫌违法。抛开诚意,空洞地讲危机公关,是没有意义的。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企业,不能为一个烧饼显得圆滑世故,那也太让人瞧不起了。
《光明日报》
治理“节日腐败”须常态化
事件:来自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显示,国庆假日期间,针对公款送节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浙江、天津、河南、吉林、广西等地派员进行了暗访。暗访发现,浙江某些政府部门和国企到当地一些农家乐餐饮消费;河南“深挖”隐蔽消费、私人会所等消费重点;天津一些大型超市“购物卡”消费下降三四成。
观点:查处“节日腐败”要有长期的考虑,立足长远,并在实践中逐步构建相应的机制。一时的“亮剑”行动可能斩获颇丰,但若想收取全功并巩固成效,还是要靠坚持不懈的决心和定力。
新闻推荐
过好老年节·善待老年人·应对老龄化 ——“银发浪潮”下的“三老”思索
□新华社记者崔静黄小希根据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重阳节,这个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节日,被明确写入法律,成为法定节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