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清洁的界岭村
清洁工程垃圾处理专用车◆《安庆日报》见习记者罗少坤本报记者刘辉文/图
【核心提示】位于大别山区的弥陀镇,毗邻湖
北省蕲春县檀林镇。为了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规划有序、居住安全、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美好家园,近年来,弥陀镇实施了清洁工程。
弥陀镇把村庄清洁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垃圾处理规划之中,充分考虑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卫生现状,立足当前且兼顾长远,按照减量化、资源化要求,合理选择垃圾收集处理方式和技术。根据地理位置、发展需求,建设既经济、适用、环保,又符合当地特色,与整体建设风貌相协调的垃圾设施,采用“村收集、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力求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的根本改善。该镇建成了占地500平米的垃圾中转站,配置了垃圾处理车,配备了专职垃圾处理技术人员和20名环卫工,全天候保洁集镇街区。全镇10个村建起了18个垃圾屋,聘用了专职保洁员,实行垃圾集中存放,及时转运处理。整个环卫体系基本覆盖镇村、社区。
【“没有压缩机的时候,中转站这里很脏,垃圾量也大,污水遍地,现在我们工作也稍微轻松点了,这一块环境也好多了。”周光顺指着压缩车斗边的显示屏说,“你看这里有显示哩,压缩机能压缩5吨,每天大概要压缩4吨垃圾。”】
镇里::建起垃圾圾中转站
弥陀镇垃圾中转站位于镇上的一隅,9月11日上午9点40分,穿过小巷,记者来到中转站。
记者只见马头墙外形的中转站垃圾压缩间让人耳目一新,压缩设备即是垃圾转运车车斗,黄色的漏斗朝外敞开,开关设在墙上。一辆垃圾转运车停在院内,院墙上还靠着一只竹扫把。
“去年11月份,镇政府投资建成了占地500平米新的垃圾中转站,聘用了周光顺和王金荣两名工作人员。他们每天负责垃圾的压缩处理,再将其运往离镇4公里之外的垃圾填埋场。同时,还要负责各村垃圾的收集、清理,每隔两三天,他们就要开着卡车,带着工人、拿着铁锹去各村的垃圾屋集中装运垃圾,及时拉到填埋场”。弥陀镇副镇长吴玉怀对记者说。
从2005年起就开始从事这项工作的周光顺告诉记者:镇政府以前只是在这里设立了一个简易的中转站,环卫车将收集好的垃圾运过来就直接倒在这里,他负责用铁锹将原始的垃圾装入卡车送往填埋场。而现在可好啦,启用了压缩设备,自己也在县环卫公司人员上门指导下,学会了垃圾处理操作技术,做到了中转站每天不留垃圾过夜。
9点52分,65岁的环卫工人杨作华拉着一辆装满垃圾的环卫车来到中转站,将车推到黄色漏斗前,打开挡板,他们帮着将车抬起,将垃圾倒入漏斗,又用铁锹、扫把帮忙清理垃圾。周光顺拉下墙上的闸刀,按下压缩机自动设计好的处理程序按钮便启动了。记者站在一旁,感觉压缩机也没多大噪音,整个垃圾处理屋也无多大异味。
负责东二环、北街垃圾的杨作华,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5点上街,从垃圾桶到路边垃圾清理,从天黑再到天黑,先后要6次来到中转站,送来6车垃圾,每天都要这样在街上劳累着度过。而周光顺和王金荣于每天早上5点也要到中转站工作,等着环卫工送来一车垃圾就要压缩一次,一天到晚需要压缩处理垃圾30多车。同时,他们每天晚上七八点钟,还要将压缩车斗装上转运车,再将满载垃圾的转运车开往离镇4公里之外的垃圾填埋场。
“没有压缩机的时候,中转站这里很脏,垃圾量也大,污水遍地,现在我们工作也稍微轻松点了,这一块环境也好多了。”周光顺指着压缩车斗边的显示屏说,“你看这里有显示哩,压缩机能压缩5吨,每天大概要压缩4吨垃圾。”
【界岭村副书记李周和说:“村里有6600多人,6名环卫工人负责4个大居民区100多个垃圾桶的垃圾收集以及责任区段的垃圾清扫,自从拆了门口的小型垃圾池,新添了环卫垃圾桶,垃圾也就不再随风刮了。”】
村里里::垃圾不再随风刮
弥陀镇界岭村毗邻湖北省檀林镇,弥檀公路穿境而过,在该村公路沿线,每隔一段距离都有一个大小不等的垃圾屋。记者看到,在一座小山山脚下的路边,新建了一座比较大的垃圾屋。
这个垃圾屋约有4米高,开有两个门,一个进垃圾,一个出垃圾。入口处位于马路的一侧,出口处地势低2米左右。周光顺说,这种设计是为了便于垃圾装入和装出,村里的垃圾通过环卫车装入这里,从入口进,不妨碍道路交通。而他们开着卡车来装垃圾时,可以将卡车直接开到坡底下,垃圾装车可以省时省力,垃圾全部装车后,上个斜坡,卡车就能开上马路,然后开到垃圾填埋场。
在界岭村,弥檀路上每隔二三十米就有一个绿色垃圾桶立在路边。住在芦花街的村民方刘红正在家里打扫卫生,将一撮子垃圾倒入路边的垃圾桶,又用高粱扫把拍了拍灰。
“以往门前是一个垃圾池,一起风就把垃圾刮得家里到处脏兮兮的,后来垃圾池拆掉了,摆上了垃圾桶,卫生状况要好多了。这些垃圾桶平时没装满过,经常有环卫工开着环卫车来清理哩。”方刘红笑着说。
此时,环卫工人王选民正开着一辆电动三轮环卫车刚好路过这里,他戴着草帽、手套,车上还有一个铁耙、一把铁锹。
“我是负责界岭村弥檀路上一些垃圾桶以及零散的垃圾清扫,平时由于要忙些农活,只有隔一两天起早摸黑开车来清运。前天因为白天要割稻子,不得不凌晨1点多就来路上清理垃圾,三四点钟才回去”。王选民坦诚地说。
“从去年元月份起,村里就全部拆除了原建在路边的垃圾池,平均3-5户摆上了一个新的垃圾桶。现在可以直接将垃圾桶的垃圾倒入车里,再运往垃圾屋。有的离垃圾屋较近的村民还会直接将垃圾桶的垃圾倒入垃圾屋。大部分村民的环卫意识提高了很多。”
说着,他将路边的一个垃圾桶倒扣向车斗,将垃圾装上了车。
站在一旁的界岭村副书记李周和说:“村里有6600多人,6名环卫工人负责界岭、芦花、龙河罗界、柳树等4个大居民区100多个垃圾桶的垃圾收集以及责任区段的垃圾清扫。自从拆了门口的小型垃圾池,新添了环卫垃圾桶,垃圾也就不再随风刮了。”
【“清洁工程的推进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同步进行,有利于提升小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大力营造美景如画的人居环境。并建立行之有效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质量。】
远景:人居环境美如画
为了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规划有序、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美好家园,近年来,弥陀镇实施了清洁工程。
作为地理位置相对独立且运输成本高的山库区乡镇,弥陀镇采用“村收集、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建立了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完善了包括垃圾转运车及小型垃圾运输车在内的垃圾运输设备以及垃圾处理配套设施。乡镇生活垃圾收集设施按照人口数量、分布情况,合理配置。
弥陀镇充分考虑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卫生现状,立足当前且兼顾长远,按照减量化、资源化要求,合理选择垃圾收集处理方式和技术。根据地理位置、发展需求,建设既经济、适用、环保,又符合当地特色,与整体建设风貌相协调的垃圾设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镇除注重保持S211省道沿线、环库西路及村庄干净整洁、垃圾及时清运处理之外,还重点抓好集镇区的卫生保洁,去年建成了占地500平米的垃圾中转站,配置了垃圾处理车,配备了专职垃圾处理技术人员和20名环卫工,负责境内1500米太百线、800米弥檀路、900米中街、750米二环路的全天候卫生保洁,镇区添置了200多个环卫桶,方便了沿街居民的生活垃圾收集。
“镇里还由团委牵头,联合各学校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爱护我家园\’活动,在培养学生从小讲卫生、讲文明、爱护环境良好习惯的基础上,还动员家长主动参与到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中来;由工商所牵头,在集镇个私经营户中深入开展‘讲诚信、守公德、文明经营\’活动,倡导所有个私经营户做到店内店外一个样,同沿街居民一起实行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的‘门前三包\’责任制,不乱搭乱建,不占道经营,农贸市场经营摊点摆放整洁有序”。镇长周建东对记者说。
“同时,还制定了村级清洁规划方案,按照净化、硬化、绿化、美化的‘四化\’要求,各村制定‘村规民约\’,积极清除柴草乱放、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的”四乱“现象,保持庭院整洁和宅内清洁,大力提倡庭院内外栽植各类花草树木,植绿护绿,绿化美化庭院环境。全镇10个村建起了18个垃圾屋,实行垃圾集中存放,及时转运处理”。
“清洁工程的推进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同步进行,有利于提升小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大力营造美景如画的人居环境。实施好清洁工程,下一步,还需要继续优化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切实加强对垃圾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建立行之有效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质量。在这些方面,我镇今后还将作进一步的有益探索。”镇党委书记金运保对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全力实施好清洁工程充满了信心。
新闻推荐
6月19日,铜陵有色集团组织宣传部副部长王新疆一行4人,来我县就定点帮扶工作进行对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毛胜发,县委常委、副县长路曦结及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先后陪同王新疆一行,到新仓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