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来,喝点牛奶。小心点,别烫着了。”12月12日,记者见到天华镇朱河村术堰组57岁的刘的连时,她正在小心翼翼地喂88岁的婆婆喝牛奶。她一只手端着杯子,轻轻地吹开热气,再将杯子送到婆婆嘴边。另一只手拿着干净的手帕,温柔地擦拭着嘴角流出的牛奶。看到婆婆一口一口地喝下牛奶,她的脸上挂满了笑容,“妈妈自从去年中风后,就像个‘老宝宝\’,照顾好她,是应该的。”
刘的连的婆婆朱为花原本身体很健朗,去年突然中风,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不能说话。经治疗有所好转,但生活仍不能自理。婆婆瘫痪后,刘的连整天围着婆婆转。每天,她一日三餐用心为婆婆准备好吃的,做好再慢慢地喂下去。每次总要等婆婆先吃完,自己才匆匆吃几口。婆婆胃口好,吃得多,大小便次数也多。她一天要几次帮婆婆接大小便,换洗衣服,擦洗身子。擦洗干净了,再涂上药水,以免长时间躺着生疮。白天,婆婆一会儿要在床上躺着,一会儿要到门口的躺椅上晒太阳,进进出出十几次,刘的连就抱十几次,腰疼得直不起也不会埋怨一句。天气好的话,她就推着婆婆到公路上转转,让婆婆看看熟悉的环境。晚上,为了方便给婆婆翻身,换纸尿裤,她一开始和婆婆睡一床,后来婆婆觉得有些挤,就在房里另安了一张床。婆婆虽然不能说话,不能自理,但个性极强,性情像小孩,烦躁的时候或有什么需求总是不停地大声喊。遇到这样的情况,刘的连总是耐心地和婆婆说话,柔声地哄着婆婆。在刘的连的精心照顾下,婆婆身上没生疮,气色好,体重增加了,一身干净利落。
走进朱为花住的房间,只见房间里收拾得十分整洁,两张床紧挨在一起,纸尿裤、手帕等整齐地摆放着。房间里没有异味。
刘的连的丈夫是一名小学教师,星期中间早出晚归。两个孩子都在外工作。家中里里外外都靠刘的连一个人。在照顾婆婆的同时,还得种菜、做家务。刘的连总是在婆婆上床休息的间隙,或有人帮忙照看的时候,风风火火地去干点活。
“像刘的连这样孝顺上人的,我活60多岁了,在这一带还是第一次见到。真的没话说,比自己的亲生子女做得还要好。”来刘的连家串门的村民郭珍友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她婆婆身体好的时候,脾气就大,还经常数落她。她都是一声不吭地听着,从不和婆婆争吵。”村民汪云南也说,“她就是心地善良。”
刘的连不但不计较婆婆以前是怎么对待自己的,还常念叨婆婆的好。这一年多的时间,她不分日夜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落下了腰疼的毛病,耳朵听力下降了,白发也渐渐多了。可她从没喊过累,从没嫌弃过婆婆,她总是笑着说:“我早就把婆婆当成了自己的母亲,照顾她是我的责任。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她能早点好起来,多享点福。”
刘的连被乡里乡亲称道的,不仅仅是她对婆婆的孝顺,还有她对邻居的热心。她从不与别人发生矛盾,别人有什么困难,还主动帮忙。据村民们说,刘的连每天照顾婆婆已经很累了。前几天看到60多岁的哑巴邻居一个人在家磨红薯粉,十分吃力,她二话不说,将邻居的红薯挑回家,磨成粉晒干后再叫他拿回去。这样的“好事”,刘的连经常做。
(本报记者叶玲玲)
新闻推荐
近日,我县持续出现高温炎热天气,大多数市民选择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行次数,避开高温酷暑。然而,高温天气不能阻挡城乡建设者的步伐,在县城、在乡村70多个重点工程工地上,建设工人依然顶着烈日,挥汗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