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江塘乡大塘小学“留守儿童之家”,9岁的四年级学生汪丹边给远在浙江打工的爸爸打电话,边伸出右手食指告诉我们:“我有一年没有见到爸爸了,非常想念他”。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有17万劳务大军奔走在全国各地,由此衍生出3万多留守儿童。近年来,县教育、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全面启动了“关爱工程”,要求各学校签订一份“留守儿童”教育目标责任书,建立一项专项档案,安装一部亲情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发一封信,每个教职员工至少当好一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同时,我县还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建立寄宿制学校,全面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探索建立了“初托保姆”等制度和200多所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之家”,为广大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吃得饱、住得安、玩得乐、学得好”的良好环境。 (本报记者陈振伟摄)
新闻推荐
近日,我县持续出现高温炎热天气,大多数市民选择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行次数,避开高温酷暑。然而,高温天气不能阻挡城乡建设者的步伐,在县城、在乡村70多个重点工程工地上,建设工人依然顶着烈日,挥汗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