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华社上海电记者林红梅时靠泊在深圳赤湾码头

来源:梧州日报 2014-01-26 00:43   https://www.yybnet.net/

新华社上海1月25日电(记者林红梅)1月25日9时,靠泊在深圳赤湾码头的中国首艘饱和潜水工作母船“深潜号”上,在生活舱里生活了380小时的6名饱和潜水员完成减压依序出舱,安全返回正常生活,潜水员身体状况良好。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局长沈灏在此间宣布:中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首次作业画上圆满句号。

1月12日凌晨,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胡建、管猛、董猛、谭辉、罗小明、李洪健6名饱和潜水员在南中国海海域,完成在海底出钟巡回潜水作业,潜水作业深度达到313.5米。沈灏回顾这次试验过程如下:

1月9日13时,6名饱和潜水员进入300米饱和潜水设备生活舱开始加压;1月10日18时,“深潜号”载着6名深潜勇士和我国饱和潜水研发作业团队出征深海;1月12日零点,潜水钟载着胡建、管猛、董猛3人组成的第一钟与饱和舱分离向深海下潜;零点50分,胡建第一个出潜,300米深海处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身影;3点30分,董猛出潜,下潜巡回深度313.5米;10点54分,第二钟李洪健出潜,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入了313.5米的海底。

沈灏介绍,在世界饱和潜水史上,下潜深海300米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目前只有少数国家掌握并进行技术封锁。饱和潜水技术是潜水行业顶级核心技术,也是人类向海洋空间和生命极限挑战的前沿技术。国际先进海洋国家历来重视饱和潜水技术发展,与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都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沈灏认为,这次中国人首次300米深海作业成功,标志着我国海上大深度饱和潜水作业能力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对我国深海海洋资源开发、海上安全应急救助、海洋国防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沈灏表示,目前,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正在加快发展饱和潜水成套技术,加大研发力度,集中开展500米饱和潜水作业技术的攻关。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电记者白瑞雪赵薇田兆运在进入第二个

专家正在进行排查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新华社上海电记者林红梅时靠泊在深圳赤湾码头)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