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宽
粤语是流传于两广及珠江流域的语种,用粤语作歌唱歌,风靡中外。用粤语写作对联,传神称最。民国时期佛山的何淡如,当推佼佼者。
有酒何妨邀月饮
无钱那得食云吞
此联出自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之句,馄饨广东人称云吞,其中“有”对“无”,“月”对“云”,“饮”对“吞”,名动等词相对无缝,工整至极。
一拳打出眼火
对面睇见牙烟
广东人有“眼火爆”之词,是说人非常愤怒之状,而“牙烟”,广东话是得人惊,为惊恐之意,“拳”对“面”,“眼火”对“牙烟”令人叫绝。
狗仔煨通,巧笑倩兮穿黑服
虾公蒸熟,鞠躬如也着红袍
广东人称笑得开心,形容为“见牙唔见眼”。有“煨熟狗头”之句,狗仔与虾公为粤词语,“煨通”是焙至通身均匀,“巧笑倩兮”,语出《诗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句,“鞠躬如也”出自《论语》“入公门,鞠躬如也”之句。倒是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共存,雅俗共赏。
云封石峡迷龙眼
雨洒桂林润马蹄
这首佚名联流传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之广州。广东人称“桂圆”为“龙眼”,马蹄,国语指马的蹄子,而广东人则称植物荸荠。而石峡“桂圆”,桂林荸荠,最负盛名。诗人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之句的启迪,信手拈来,令人击案称奇。
疏窗间碎月
曲巷拗峦风
这是一副出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广州高第街某士子的对联。“间碎月”是窗格子把射进的月光切割成碎片,“拗峦风”是由于巷子的曲折,把吹进的山风也扳弯曲了。你说传神形象吧!
有一故事,话说一湖边客栈,出一悬赏对联:
青草湖边双蝶舞
一乞丐孩童到此乞丐无果,适逢陈梦吉路过,面授小孩下联,孩童摒弃乞碗,跑至客栈高声念道:
绿杨台畔一莺游
结果得奖,他想,天下竟有此等美事,遂谨记心中,回家路上,见一间卖狗肉店,亦出有奖征联:
烹狗炉边三碟酱
他以为陈梦吉对联万能,竟又高声念出先前得奖客栈下联,结果又获重奖。原来狗肉店老板以为他念的是:
戮羊台畔一罂油
真是一箭双雕,传为佳话。
清光绪年间梧州府东安举人潘华珊曾到外地教书,外地人曾出:
丢骨落塘,饿晕他乡老狗
一联相戏,华珊亦以下句相讽:
背犁上岭,不教此地盲牛
其中,“落塘”与“上岭”俱粤式方言,“老狗”对“盲牛”可谓通俗而针锋相对。
同是大约那时期的梧州府平乐乡(今属新地镇)中堡人陈纲,中第三名举人,中举后回家亦写一对联:
险些儿踏上二人地步
真好彩冲破中堡天荒
“险些儿”对“真好彩”,“好彩”为地道粤语,为幸运之意。“中堡”清时指现新地镇古令、殿村、洞心、大同等地,中堡多举人,但获第三名,在当时确是首例。
新闻推荐
江心屿是温州市区内的一个岛屿,它挺峙于临近入海口的瓯江浩荡洪波之中,宛如一条大鱼露出的脊背。岛上有千年古刹及古塔,房舍珠缀,巨石嶙峋,绿树掩映,芳草茵茵。岛中竟然还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