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啪……”鞭炮声中,泗县瓦坊乡王集村村民彭宽将女婿“娶”进了家门。“大家吃糖……”彭宽迎送着前来贺喜的村民,心里乐开了花:“女婿答应前来‘倒插门\’,多亏了咱们村的美好乡村建设搞得好啊!”
是啊,粉墙黛瓦、楼上楼下、草坪花坛、休闲广场,能够住在这样仙境般的地方,谁会不乐意呢?瓦坊乡王集村的村民新居美景正是泗县美好乡村建设的生动写照。
“让农民在一样的土地上过上不一样的新生活。”美好乡村建设启动伊始,泗县响亮地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泗县的美好乡村建设已融资及整合资金1.5亿元,实际已投资1.1亿元,整治空心村、脏乱差自然庄38个,涉及农户2797户、土地面积5700亩,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中心村)18个,2000户农民住进新居。实现新增耕地4995.5亩,户均新增耕地1.78亩,初步达到了“居住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节约集约用地、城乡统筹发展”的预期目标。
画好一张蓝图
“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实施。”按照这一原则,结合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年,泗县首先委托北京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进行了泗县县域城乡统筹规划、新农村安置点建设规划以及土地整理规划。2012年9月,安徽省开展美好乡村建设以来,泗县又聘请宿州市规划设计院按照《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对原先规划进行重新修编。
按照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进度,泗县秉承逐步淘汰自然村,控制中心村数量,优先发展农村社区、村民聚居点和小城镇,打破现有的行政村概念的“大中心村”理念,选择区位好、辐射强、利于集中的中心村,做好规划布点。
在规划中,泗县坚持“大统一、有差异”的原则,彰显田园风光、农家风貌、乡土风味,体现当地特色。刘圩镇秦场村以江上青纪念园为依托,着力打造皖东北红色旅游第一村;开发区曹苗村以隋唐大运河申遗为契机,以运河文化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以运河为主线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泗县是“中国山芋之乡”,大路口乡河平村以山芋产业为抓手,大力发展山芋产业,探索山芋的深加工之路。
守住一个原则
“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经村民会议同意。”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这样的要求。这也是泗县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一直坚守的一个铁的原则。
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泗县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发挥农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凡是美好乡村建设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都要按照村党总支(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 (下转第3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去年以来,泗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效能建设为突破,抓主抓重、苦干实干、提速提效、争先争优,综合实力迈上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