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油油的果树满山冈,望不尽的麦浪闪金光,喜看咱们的丰收果,幸福的生活千年万年长……”一首《谁不说俺家乡好》唱出了游子的心声。春节期间,记者带着情感体温,去感受、去倾听游子心中那对家乡变化的千言万语。
“家乡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道路拓宽了,交通便捷了;娱乐方式多样化,新增大型连锁影院。”在淮北师范大学上学的桂竟说。
在河北石家庄念书的汪茜茜则是这样形象地描述不断发展壮大的埇桥。“以前我家附近只有一个城隍庙,周围没有什么高楼,从我们家阳台可以看见联络街。现在城隍庙里新建了批发市场,对面开了连锁酒店,东边也正在建全球连锁超市沃尔玛,周围的高层建筑更是越来越多。”
“近几年,家乡的变化很大,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旅游景区增多了。”在杭州打拼多年的砀山小伙赵文俊去过萧县的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景观优美、空气清新,很是让他流连忘返。听说灵璧的奇石文化园、虞姬文化园开园了,钟馗文化园、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也正在建设。赵文俊很开心,“有空我还真得带着家人去玩一玩。”
傅宣春在江苏无锡务工12年,此次春节回家,让他感觉家乡变化最大的就是交通秩序更好了,城市环境更美了,群众生活更丰富了。他说:“以前过马路提心吊胆的,随着文明城市创建的不断深入,现在看下红绿灯即可一路畅行。而且,‘三线三边\’环境整治,使城乡环卫设施、队伍不断健全,之前脏乱差的现象也不见了。”
“医疗保险政策更是利民惠民,以前生大病了才去医院看病,现在留守在家的人都做定期检查。”看到家乡的变化如此之大,傅宣春脸上满是幸福的表情。
见习记者 曾庆明 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春日的阳光正好,王丽的婆婆脚穿一双“老北京”布鞋,正坐在堂屋门前悠闲地晒着太阳、吃着香蕉。看到有陌生人过来,她便提高嗓门试图要说些什么。“患病后,婆婆的记忆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