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
任沁沁
王
敏)由于天宫一号“超额圆满完成任务”,原来为天宫一号准备的备份飞行器,如今将通过适应性改装,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作为它的新使命。
“这是我们基于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适时恰当地对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目标进行的调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3月2日在北京接受专访时透露了这一信息。
他介绍,天宫一号研制的时候,准备了一个备份飞行器应对某些特殊情况,确保交会对接任务的万无一失。
天宫一号自2011年9月29日发射以来,先后完成了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的交会对接任务,迄今在轨飞行逾29个月,超过了原来设计要求的两年寿命。
周建平表示,天宫一号圆满完成历史使命后,将继续在轨开展各项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但不再迎接航天员入住。
周建平指出,天宫一号的“优异表现”,说明中国具备了三方面能力:建设空间实验室大系统的能力;向轨道上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运送人员和部分货物的能力;研制长期在轨飞行的载人空间设施的能力。
2月18日和2月19日,地面飞控中心分别完成两次轨控,准确提升轨道高度,天宫一号进入了更高的运行轨道。
“较高的轨道意味着较少的推进剂消耗,这可以延长天宫一号在轨工作寿命,也将为天宫二号运行轨道积累经验和数据。”周建平说。
我国将在2015年底前后发射天宫二号,突破和掌握推进剂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并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
周建平3月2日在接受专访时指出,按照我国载人航天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之前,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目标是建成我国正式的空间实验室大系统。
周建平透露,天宫二号的规模与天宫一号基本一致,也是一个长期在轨自动运行、短期载人的飞行器,是我国建造空间站之前进行技术验证的重要阶段。
不同的是,天宫二号将在天宫一号基础上进行改装研制,以验证空间站的部分新技术和开展新的空间科学研究和实验。
“天宫二号任务期间,中国将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通过载人飞船把航天员送到天宫二号,更长时间地生活和工作,以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能力;通过货运飞船运送推进剂,通过一套自动系统对天宫二号进行推进剂补加。这些技术验证都将为空间站长期载人飞行做技术准备。”周建平说。
周建平透露,航天员作用将更全面地发挥,包括从事科学实验、飞行器的管理和维修等。通过开展一系列新技术试验,我国将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大量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
新闻推荐
外国友人品尝中国美食 西安小吃 绍兴黄酒 重庆火锅
3、4月是传统的旅游淡季,国内不少热门旅游城市的人潮都相对减少,此时出游赏春踏青,旅途自然能更舒服畅快。在美好的旅途中,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