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明丽泼辣,动人魂魄……梨园拉魂第一腔——泗州戏人人会唱拉魂腔字字句句泥土香袁浩/文

来源:拂晓报 2014-03-28 22:12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明丽泼辣,动人魂魄……

泗州戏又称拉魂腔,发祥于泗县,它以刚劲、泼辣的唱腔和明快、活泼的节奏,唱响大江南北,素有“梨园拉魂第一腔”之美誉,是与徽剧、庐剧、黄梅戏齐名的安徽省四大名剧之一,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老剧种泗州戏的起源

与一则民间故事有关

据传,清乾隆年间,在江苏海州一带有三个乡野老农,他们分别姓邱,姓葛,姓张,三位老农都十分爱好民间音乐。在平日劳动之余,他们时常随口就能编唱出一些企盼风调雨顺、太平丰年的山歌出来被人传唱。由于此种唱腔优美,听者不思饮食,赶场听看,好像魂都被拉走似的,故被人们称为“拉魂腔”。后来由于因连年灾荒,张姓老人流浪在海州一带串门卖唱,后发展成为淮海戏;葛姓老人流浪到苏北、鲁南一带,发展成为后来的柳琴戏;而邱姓老人则流浪到古泗州一带传艺、卖唱。泗州的拉魂腔后来又被称为泗州戏。 

唱腔明丽泼辣

逐渐发展壮大

泗州戏的表演在说唱基础上大量吸收民间的“压花场”、“小车舞”、“旱船舞”、“花灯舞”、“跑驴”等舞蹈表演形式。泗州戏的唱腔随意性很强,演员可以根据自身嗓音条件随意发挥,故名“怡心调”。男腔粗犷豪放,高亢嘹亮;尤其是女腔婉转悠扬,结尾处多翻高八度拉腔,明丽泼辣,动人魂魄。结尾处翻高八度拉腔,明快、野艳,令人耳目一新,更具拉魂之魅力。其伴奏乐器以土琵琶为主,辅以三弦、笙、二胡、高胡、笛子等,另有板鼓、大锣、铙钹、小锣四大件打击乐器。

泗州戏的角色主要分大生、老生、二头、小头、丑等几类,演出时有许多独特的身段和步法,如四台角、旋风式、剪子股、仙鹤走、百马大战、抽梁换柱、燕子拔泥、怀中抱月、凤凰双展翅等,演员必须注意手、眼、腰、腿、步等各部位的协调与配合。泗州戏有传统大戏八十多个,小戏和折戏六十多种,代表剧目有《三蜷寒桥》、《杨八姐救兄》、《樊梨花点兵》、《皮秀英四告》、《大花园》、《罗鞋记》、《绒花记》、《跑窑》、《拾棉花》等。

解放前,活跃在泗县的许多泗州戏班子,如“许家班子”、“马家班子”、“义和班子”等等,都是泗县土生土长的民间戏曲团体。在抗日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以马友宝为首的泗州戏老艺人还曾参加过彭雪枫将军组织的文工团,他们用泗州戏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宣传抗日救国,唤起广大民众为民族解放而奋斗。

新中国成立后,“泗州戏”获得新生。 1952年,安徽省文化厅将流行于泗县、五河、灵璧、凤阳、宿州、蚌埠一带的“拉魂腔”正式命名为“泗州戏”。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剧方针指引下,泗州戏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得到了空前地发展和繁荣。 

当时,泗县及邻近的周边地区先后都成立了泗州戏剧团。与此同时,泗县城乡的泗州戏业余演唱更是遍地开花,形成了“从东庄到西庄,人人会唱拉魂腔”的热闹场面。一时间,泗州戏优美动听的拉魂唱腔响彻皖北大地、淮河两岸。

而且在这一时期,泗州戏历史上辉煌鼎盛的时期来到了。1954年,李宝琴主演的泗州戏《拾棉花》被拍成电影, 1957年,泗州戏演员李宝琴、马方元将泗州戏《打干棒》唱进了北京怀仁堂,剧组人员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打造中国泗州戏之乡

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新时期泗州戏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再次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2000年11月,泗县泗州戏剧团编排的小戏小品《三结合变奏曲》进京演出喜获银奖,2002年 5月泗州戏小戏《二嫂上轿》获当年曹禺戏剧节小戏小品一等奖,同年5月,该剧又在中央电视台第五届CCTV小戏小品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开口唱的是口头语,字字句句泥土香。”由于泗州戏演唱的都是发生在老百姓自己身边喜闻乐见的故事,所以深受城乡百姓的喜爱。如今仅在泗县城乡泗州戏大小剧团、班社就有120多个,从业人员多达2000余人。各泗州戏剧团演出活动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特别是近年来,泗县高度重视泗州戏这一特色文化品牌建设,逐步走出一条“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这一兴戏之路。很好地将弘扬古泗州戏曲文化传统和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有机融为一体,唱响泗县发展崛起的最强音。2006年,泗县成功举办中国(首届)泗州戏文化艺术节。同年,泗州戏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县也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泗州戏之乡”荣誉称号。以戏为媒,以戏招商。泗县本着“开拓文化产业,打造招商平台”的理念,从2006年始,每两年举办一届泗州戏艺术节,如今已先后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泗县泗州戏文化艺术节。

2010年,泗县县委县政府响亮提出了打造 “戏曲泗州”这张名片,将泗州戏的保护、传承、挖掘和创新提到了议事日程。为了使泗州戏有个好的演出场所,泗县决定筹建泗州戏大戏院,并与该县体育馆合建,目前工程正式立项,正在建设当中。为了培养泗州戏新人,泗县还积极和省属高校——宿州学院合作,本着“校地合作、优势互补、事业双赢”的原则,开办泗州戏学院。2012年6月15日,泗州戏学院正式揭牌。学院以宿州学院音乐学院为基础创办,经教育部批准设置表演本科专业(泗州戏方向),培养泗州戏高级专门人才、进行泗州戏的研究与开发。2013年,泗州戏学院已在全省范围内首次招收本科生。

泗县的泗州戏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县还专门设立了泗州戏保护与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社会化”的原则进行筹集,泗县财政首先安排专项经费200万元作为泗州戏保护与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包括:创作和生产优秀泗州戏(剧)目,泗州戏艺术交流,泗州戏学院泗县籍特困生补助,奖励推广普及泗州戏突出的人员,奖励获得市级以上奖项的该辖区内泗州戏演出团体等。

泗州戏,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已经深深扎根于皖北的这片肥沃土地。相信在当地政府和泗州戏人士的一致努力下,不久的将来,泗州戏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必将以其不朽的艺术魅力发扬光大、芳香远播!

链接:

泗州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李宝琴:1933年出生于安徽泗县,自幼随父母跟班学艺,9岁登台演出,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技艺精深,解放后正式加入安徽泗州戏剧团。她戏路较宽,技艺全面,既演花旦、青衣、老旦,还能反串小生小丑,无一不精,她扮相俊俏,嗓音甜润,吐字清晰,韵味十足,表演自如,做工细腻传神,在淮河两岸,苏鲁皖豫四界享有“泗州戏皇后”的美誉。

1954年参加华东区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华东区演员一等奖;1956年参加安徽省戏曲会演获荣誉一等奖;1957年赴京会演《打干棒》出席了由周总理主持的文艺座谈会,次年主演泗州戏《拾棉花》在沪被拍摄成戏曲电影,曾参加全国第三、第四次文代会。李宝琴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政协委员等职。

陈若梅:女,泗州戏旦角。安徽宿州人。 1979年毕业于安徽省艺术学校。曾主演过大型古装戏《休丁香》、《白玉楼》、《吕布与貂蝉》等。1986年在上海音像公司录制古装戏《休丁香》盒式磁带向全国发行。1987年获宿县地区青年演员演唱比赛一等奖,同年在安徽省电视台、安徽省文化厅和安徽省广播电台举办省青年演员大奖赛获二等奖。1989年获宿县地区“凤凰杯”戏歌大赛一等奖,同年在安徽省泗洲戏青年演员比赛中荣获“安徽省十佳演员”。1992年在现代戏《刘胡兰》中饰演主角刘胡兰,演出专场100场,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现为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宿州市泗州戏剧团国家一级演员。

新闻推荐

攻坚克难抢进度——宿州市一级公路项目建设现场见闻

立夏已过,气温逐渐升高。日前,记者来到S303苏皖交界至灵璧段改建工程的现场,看到随处高悬着“苦干实干、保质保量按期通车”横幅,工程车辆往来,一派...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明丽泼辣,动人魂魄……梨园拉魂第一腔——泗州戏人人会唱拉魂腔字字句句泥土香袁浩/文)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