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浩
海淀重点小学30万,西城重点小学19万,东城重点小学16万……今年幼升小即将开始,一个隐蔽的群体蠢蠢欲动,他们就是“择校黄牛”,号称交钱就能上名校,要价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记者暗访发现,“择校黄牛”承诺提供的服务也是五花八门,包括跨区择校、本区内跨片择校、异地户口办齐五证、学生信息采集撤更不一而足。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这种“买卖升学指标”纯属欺诈行为,欢迎家长举报并提供线索,市教委将会同有关部门予以查处。(4月16日《北京青年报》
自古以来,孟母三迁的故事一直被国人传为佳话,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家长煞费苦心被认为是顺理成章甚至是理所应当。然而时至今日,类似的现象依旧为国人所热捧,由于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认识基本一致,应试竞争已从小学阶段下移到了学前阶段,一场关于幼升小的“暗战”正在悄然升级,有道是“有需求就有市场”,“择校黄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不可否认,在形形色色的“择校黄牛”中,确有一些是以有内部关系等为诱饵,行诈骗之实的,但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这种“买卖升学指标”纯属欺诈行为,就有过于“积极”,以至于武断了。因为一个社会实际的真相到底如何,必须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之后,才能得出结论,而且这种调查必须由第三方机构独立进行,不能任由涉事者自己自说自话。那么,北京市教委为什么要迫不及待地把“择校黄牛”定性为诈骗者呢?他们仔细调查过了吗?如果根本就没有进行调查,而是想当然地拍着胸称“择校黄牛”纯属欺诈行为,这能令人信服吗?
其实,“择校黄牛”的出现,媒体此前已有报道,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倒卖“幼升小”、“小升初”或“初升高”的入学指标早就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甚至滋生出一条黑色产业链。有熟悉教育工作的朋友曾说,多数学校在开学之初都会“预留名额”,以应对部分领导和亲朋好友的请托,同时转学、辍学、失学等也会为学校空出一部分学生名额,只不过这些都“不足为外人道也”罢了。此外,有懂法律的网友还指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疑点——“黄牛”们要给家长提供合同文本和操作流程,很多技术细节能为家长排除被诈骗的风险;且买卖双方要开共管的“联名账户”,事成之后才付款。而经济诈骗往往是事前付款,然后玩起“人间蒸发”。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决“买卖升学指标”问题,打击“择校黄牛”,不能简单地把这样的行为定性为欺诈了事,而是要首先解决好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均等化问题,从思想上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政府及教育部门要敢动真格,对于那些确实存在内外勾结,买卖入学指标的学校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沐浴在公平教育的“阳光”下。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银川4月23日电(记者张亮)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委22日对今年以来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自治区若干规定的6起典型问题进行了通报,问题涉及为子女大操大办婚宴、违规套取集体资金、组织公款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