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个仅有302人却有9个姓氏的小村庄,过去三年内,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环境脏乱差的小村庄发生了“村靓路畅户户新”的蜕变?村民组怎样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建

来源:太湖周刊 2014-04-11 18:40   https://www.yybnet.net/

徐排人“全家福”(照片由理事会提供) 村组会商村庄整治. 广泛宣传文明公约 营造浓厚文明氛围 文化广场健身锻炼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本报通讯员张英本报记者陈振伟

要真正走进徐排,感受“徐排印象”,就不得不先了解一下徐排组的一段典故。 

徐排组位于小池镇银山村一个小山冲,因地势复杂,形如一只踟蹰不前的螃蟹,在史上被称之为“蟹形地”。人口不多,却姓杂,散落居住在方圆15公里的沿山线。因散而乱,缺少了“蟹”应有的“霸气”。 

“蟹”,在太湖方言里,与“海”谐音,所以,徐排后人又将“蟹形地”谓之“海形地”,意为徐排人要有大海般的眼光与胸怀。几年前,在全县蓬勃兴起的新农村建设的大潮,唤醒了徐排人久违了“霸气”。

徐排人的“霸气”

其实,徐排人打心里不怎么喜欢“海子”(太湖方言,特指螃蟹)的那种横行霸道的“霸气”。身为徐排组民、银山村村委会主任徐立保这样告诉记者:“横行霸道本是一种贬义词。于是,徐排人在重新定位传统地名的时候,有意识地将错就错,根据方言谐音引申为‘海形地\’,也是寓意希望我们徐排人要有大海般的眼光和胸怀”。 

“做人要有一股精气神。徐排虽小,但徐排人不能没有自己的精气神。大自然赋予了我们徐排这种天成的‘蟹\’形,霸气,就是上天赋予我们徐排人的一种精气神。”詹启礼告诉记者,高中毕业后,他在乡办企业工作过,后出门打工创业并在新大洲集团担任过销售经理,头脑活络、为人实诚的他,回乡后一直热心组里的集体事,闲暇之余,他总是喜欢和大伙儿畅谈勾画徐排的未来。 

邻县、邻村热火朝天的新农村建设,那改天换地的景象,使大伙儿坐不住了。大家磨刀霍霍,认为这是关乎徐排人子孙后代大计,就是暂时没有项目支持,也要凭徐排人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来改变家乡面貌。 

要干事,就得有领头人。大伙一致推举詹启礼和叶池华等6人成立村民理事会,带领大家风风火火地谋划起徐排美好新家园建设来。 

经理事会认真梳理,大伙觉得组里要做的事很多,6口当家塘、1个小型水库,30多年未清淤治理,人畜饮水困难……千头万绪,从哪儿做起?理事会一班人从螃蟹步足协同、横行霸道的霸气中得到启示,只要集中徐排人的力量,先从影响乡亲们出行难改起,建立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一年做几件事关群众生产生活、哪怕很小的实事,就没有办不好、做不成的事。理事会一声号令,从2011年初开始,到2012年底,全组群众自发筹资14万元,同时争取水库后扶项目支持,先后修通了近3000米主屋场主干道,使90%的农户全部通上了水泥路。与此同时,乡亲们积极筹工筹劳,理事会争取6万元水利项目资金,对叶屋塘、詹屋塘进行了清淤整治,解决了70多亩天地灌溉难题,惠及人口达150多人。 

建设美好家园,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钱从哪来?詹启礼说:“除了通过不懈努力争取项目支持和群众筹工筹劳外,关键是要通过增加集体收入,解决持续投入问题。”去年元月10日,理事会充分征求组民意见,将原先分到各户、但被抛荒的70亩山垄田收归集体,统一流转发包,发展经济林。理事会会计叶池华说:“仅按栽种白杨现价折算,5至8年后,亩产值3万元,组里可收入210万元。”现如今,组里已将50亩水面收归集体,6口当家塘经过治理后也放养了鱼苗。理事会还计划在现有基础上,将全组255亩土地进行集体流转,发展多种经营。种养业创造的收入,增强了徐排的集体造血功能,为组里发展公益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相信,在5至8年后,我们不仅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还清所有建设债务,也会依靠集体的收入让乡亲们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詹启礼满怀信心地说。 

乡亲们从脚踏实地干实事中渐渐地感受到了家乡发生的喜人变化,感受到了“霸气”干事给自己生活带来的福气,对赖以生存的徐排的未来产生了无限的憧憬而信心倍增。

徐排人的“灵气”

家园怎么建、资金怎么筹、规矩怎么定、环境怎么管、“三留守”问题怎么解决? 

徐排人的“灵气”,在一步一个脚印化解难题、建设美好家园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彰显。 

在组里交通、饮水等基础设施得到基本改善之后,徐排人开始着手整治村内环境脏乱差,并初步提出了:“家家庭院有灯,户户门前有桶,出门脚不沾泥”的创建目标。按照这个目标,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组里筹资10万多元,使68户组民门前全部实行了硬化、绿化达2000多平方米,户户门前安装了垃圾桶和路灯,水泥路实现了“户户通”。没有规划、没有项目、没有资金,是等上面安排吗?徐排人说,自己的事,自己出钱出力自己干!要干就要干好,干出一流的样子来! 

环境变得优美了,后续管理怎么办?组理事会决定对68户居民门前绿化带、路灯、垃圾收集实行“门前三包”,并创造性建立了理事会集体约谈制度。理事会事先向每户收取500元环境“三包”保证金,理事会成员每月不定期现场督查,年度总考核,对发现不遵守门前三包的农户,实行理事会集体约谈,发现一次给予警告,发现第二次给予罚款惩戒,并在理事会、社员会上给予公开批评,发动群众监督,批评得让他脸红心跳,下不为例。2012年12月25日,理事会确立组环卫制度以来,因为垃圾、杂草清理不到位,先后有两户被“约谈”、警告。现如今,徐排人讲文明、讲卫生蔚成风气。 

对积极支持组里公益事业的,理事会也给予经济和精神双重奖励。全组拆除厕所12个、脏乱差旧房500平方、整治院墙600平方,理事会拿出7000元,对完成环境整治任务的农户实行奖补,同时在理事会、社员会上公开表扬,群众自发投入村庄整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说起徐排人的“灵气”,还体现在超前谋划、精打细算上。2011年,供电部门对徐排实行农电网改造时,组里就建议供电部门沿公路立杆布线,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去年在建设美好乡村时,竟然为组里节省了50多根电线灯柱!有人建议使用太阳能节能灯,但是理事会经过认真测算,一盏太阳能灯使用寿命顶多3年,就需花费近千元更换一次蓄电池,而用普通灯泡仅需一元钱。理事会采用了普通灯泡。

徐排人的“大气”

说起徐排人的“大气”,银山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张正华给出这样的评价:“牺牲小我,奉献大家”。 

张正华说,徐排的实践证明,建设美好家园,关键要选好、选准“上前人”。 

“上前人”怎么管好资金、办好事、让村民放心?“‘上前人\’,就是要舍得为集体的利益多出力流汗的人。”理事长詹启礼说。 

去年,在县镇村支持下,徐排组被确定为美好乡村建设自然村整治点。按照项目规划,需要资金75万多元,县里奖补到位才28万元,村民自筹资金18万元,缺口达29万元。理事会借此号召社员要竭尽全力,勇争全县第一,争取拿到8万元奖励,全组人为此铆足了劲。“为了节约,理事会成员恨不能把每一分钱都掰成两半花,而且公开表明所有账目都经得起查!”理事会会计叶池华说。理事会为此还专门建立了徐排QQ群,公开征求在外工作徐排人的意见建议,接受他们的网络财务、事务监督。 

为了建设700多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广场,理事会成员辗转打听到县城建设要淘汰一批花砖,大伙儿风雨兼程从县城拉回一车又一车。“经过质量检测后,安装在广场,既美观好看,又畅水防滑,老人小孩玩耍都安全”,村委会主任徐立保说:“仅此一项就要节省2万多元。”为了采购到便宜、实惠、质优的建材,理事会成员不辞劳苦,个个学会了“货比三家”,成了砍价的行家里手。组里购置68个环卫桶,市场价要400元一只,集体采购、砍价成110元一只;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添置5件文体器材,县内价1.7万元,到外地采购仅花了1.6万元……为了给集体拉设备、建材,叶池华的私家车变成了“公家的拖拉机”,也毫无怨言。 

理事会成员的默默奉献,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46岁的组民方加平,常年在浙江做水电工。老宅内牛栏、猪圈、厕所、围墙杂乱无章,污水四溢,理事会动员拆除。但是,按照农村习惯看了风水,家人说2013年不能动土。方加平说,组里这样卖力为我们办事,是为我们徐排的后人造福,我们应该支持。于是,他专门回家,和家人一起,按照组里要求,三清四拆,投入6万多元,建起了标准化的庭院。“房前屋后亮堂了,人也变得神清气爽了。”方加平说。 

40岁的詹高胜是远近有名的泥水匠,从组里开始环境整治开始,就一头扑在工地上。按当地规矩,做大工一天除工资外,一天还要一包香烟。而他不仅从未接集体一包烟,且同时负责水、电工,他主动提出按“点工”120元一天算工资。高温季节,为了防止高温烧坏路面,他每天晚上还要负责给地面浇水“收光”两次。 

就这样,徐排人的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成就了一个崭新的徐排。

徐排人的“和气”

建设美好家园的目标是什么?不就是养好老、育好小么,让大家有个最终的依靠么?詹启礼这么回答。 

徐排组68户,302人,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常年在外求学、工作、打工创业,留守在家的100多人大多数是老人和妇孺。由于大多数青壮劳力外出,家庭赡养老人、村民办理红白喜事成了萦绕在大伙儿心头的急事难事。 

“年轻人就该闯荡四方创业,我们在家应该为他们消除后顾之忧,首先就要解决好让老人们在家安享晚年的问题。”詹启礼说,理事会征得乡亲们同意,决定不建祠堂,而是在在老队委会旧址上集资修建一个老年活动中心。这一来是为了解决组里9姓村民办理红白喜事没有场地之难,二来是为了给老年人提供一个自娱自乐的休闲场所。理事会将建好“老年活动中心”免费对村民开放,村民事先缴纳500元保证金,直到“人走场清”、公共财物无损坏后,保证金分文不少退还村民。理事会还约定俗成,一家的事就是全组的事。谁家办红白喜事,其他村民必须出工出力。去年7月22日的理事会议为此还专门明确:实在缺乏劳力的,按男丁300元、女丁200元交“务工费”,由理事会列入集体收入。 

按照詹启礼的设想,组里将在现有老年活动中心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建立一个以集体的形式将全组老年人实行“集中就餐、休闲娱乐、分散居住”的供养模式,组里老人除了在家里睡觉外,可以在活动中心享受全托,只用花很少的钱在活动中心解决一日吃三餐,还可以在这里看电视、打牌、读报、唱歌,也可以在广场上跳跳舞、聊聊天,即使晚上回家,沿途都有路灯照明,老年人还可以通过活动中心这个平台互相照顾。这种集体生活、居家养老的方式很大程度上省却了在外儿女的操心,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打拼创业。 

记者点评:百鸟归林,家是所依。徐排人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源于抓住了事物的本源,牵动了乡亲们的期盼,自然就能充分调动百姓建设美好家园的激情与信心。 

“我的徐排我做主”,这是徐排采访带给记者最深的印象。徐排的经验告诉我们,美好乡村建设,关键在于“自转”,“自转”是主力,“公转”是助力。只有“自转”“公转”互为作用,就能给力美好乡村建设。

新闻推荐

中残联、国务院扶贫办督导检查组来我县督导检查残联工作

9月5日,以江西省残联副理事长宋寅安为组长的中残联、国务院扶贫办督导检查组来我县,督导检查《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执行情况。省残联副理事长赵卫弘,市残联理事长童宏...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个仅有302人却有9个姓氏的小村庄,过去三年内,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环境脏乱差的小村庄发生了“村靓路畅户户新”的蜕变?村民组怎样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建)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