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迈上精神家园建设的新高度—震后六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绵阳方式”

来源:绵阳日报 2014-05-13 14:28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方发勇

当绵州大地再次开满鲜花,日历又一次掀到了这一页。

六年了,山川的伤痕早已抹平,生活已回到常态,奔腾不息的涪江把灾难与痛苦沉积在了历史河床的深处……

那些曾经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是否也在庸常的生活中回复淡漠?

六年为证,当目光再次投向这片土地——

从六年前受灾最重、伤亡人数最多、重建任务最大的“极重灾区”,到六年后四川唯一上榜的“中国最幸福城市”,“瞬间爆发”变成了“静水深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流淌的清泉,浇灌着不屈的生命之花常开不败。

虽然,这力量可能不如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那样,在人们心中激起强劲的冲击波,但它仍以无数感人的细节和执着的坚守,标注着精神家园建设的新高度。

活着,不能没有精神的指引。六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心灵的罗盘

价值观是一个人内心的镜子,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选择什么样的活法。

“活下来了,就要活得好一点!”

六年前,面对记者提问,在地震中失去儿子、儿媳和孙子的李成林平静地回答。

六年来,活着,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我活着,就是为了爱!……”4月25日,“北川可乐男孩汽车美容馆”,杨彬坐在轮椅上,目光笃定地说。

六年前,天灾让刚满18岁的杨彬高位截肢,先后做了8次手术。六年后,杨彬再次进入人们视线,已是1名省残运会网球铜牌的得主、2家汽车美容馆的老板和1家土特产店的店主,正享受着甜蜜的爱情。

“没有国家的救援,不会有我的生命;没有社会的关爱,不会有我的今天。”如今,“爱国”成为杨彬身上最强烈的情感。六年来,他不但养活了自己,还为其他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去年,芦山地震发生后,他把母亲第一次带出大山,参加了募捐活动。

“活下来了,就要活得好一点!”可以从杨彬那样的“地震名人”那里找到答案,也可以从更多普通人那里得到见证。

活着,不在追忆与悼念,而在珍惜眼前。

如果不是地震,贾德春可能仍在某个乡村小学,平静地当着一名乡村教师,教书育人。

是天灾改变了他的命运走向!

北川禹龙社区支部书记、永昌镇党委副书记、民政局副局长、老龄办主任——和同事把4个受伤学生背出那个乡村小学之后,贾德春从此一头扎进了工作,这4个职务曾长达2年“挂”在他的身上。

怎么能扛起这么多的工作?记者问。

“靠的就是敬业!”贾德春告诉记者,“工作或许可以搪塞,但内心永远无法蒙混过关”。

活着,无信则不立。

立夏刚过,安县黄土镇方碑村,一眼望不到头的塑料大棚里,村民们正在菜地里翻土、施肥、灌水……

六年前,当何志毅教授在这里开始他的“一帮一”实验——由一户城市居民无息借款给一户村民建房时,不少人有过担心。

六年来,“方碑实验”不仅没有失败,而且不断“上档升级”——受助村民在履约归还一期建房借款后,继续获得了用于发展生产的无息借款。

村民王建明说得实在:“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如今,方碑村借款农户还款率已近70%。感念于方碑人的“诚信”,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绵阳协会连续4年,对提前全额还款的村民给予了奖励。

地震让很多家庭不存在了,但在幸存者心里,家是永存的。

城区通安巷,一家不起眼的兰州拉面馆,四月上旬以来,生意突然火爆了起来……

原来,店主马金玉5岁女儿身患重症,一位市民发出了一条“为爱吃面”的爱心微博。微博迅速感动整个城市,无数市民排队前往吃面。短短5天筹集到4万爱心款,富临集团先期拨付30万医疗费。

小小一碗面、帮助了一个家、温暖了一座城。在马金玉的家乡青海,各大媒体大版面进行了报道,以此感谢“友善”的绵阳人。

活着,不能没有精神的指引。六年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如心灵的罗盘,引导着人们做出的每个价值选项。

什么样的土壤,开出什么样的花朵。六年来,感恩奋进与传统文化、科技文明、城市文明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土壤

任何价值观都是一定社会的产物。有什么的土壤,才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朵。

5月8日,第三届感恩文化节在江油拉开帷幕。来自河南、河北、山东、辽宁的援建代表与当地群众一起,重温往昔岁月,共话今日成就。

从2012年开始,感恩活动每年在极重灾县轮流举行,以此为载体,庚续和弘扬感恩之心和大爱之情。

地震前,一个人的痛苦往往是与别人不相干的,人们体会更多的是亲情;特大地震让每个人深深懂得了什么叫心手相连、守望相助。

没有了切肤之痛,这种震撼人心的感动,如何成为灵魂的一部分?这种可以感觉却无法触摸的至真至宝,又该如何传承?

有群众的自发自愿。从2008年7月35位市民自发组织“一路向北、感恩之心”活动开始,六年来,接送带路,让我上;送水送饭,让我去;献血帮忙,让我来……22万绵阳注册志愿者,汇聚成22万颗“温柔的中国心”。

有政府的积极动员。驰援玉树地震,北川成为第一个成建制捐赠救灾物资的县;舟曲泥石流抢险,绵阳的应急救援抢险队把最好的机械设备调往灾区;芦山地震发生后,不到一周捐款捐物就达3700多万元。

有正向机制的引导。江油设立了感恩基金,市财政每年注入100万元,社会各界踊跃捐款。利用这笔基金,江油已为河南的贫困山区捐建了3所学校、1所卫生院。

有党员干部的引领带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感天动地的共产党人,继续走前头、作表率。他们是“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是致富思源回乡挑起“村官”重担出资千万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张勇。

六年来,真情在这片走向复苏的热土上流淌,感动在奉献者与受助者之间双向传递。

抗震救灾中最富盛名的“救灾线”,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辽宁大道”、“山东大道”……不仅成为了最具活力的产业带,也成为了援建省市与受援群众永久友谊的最好见证。

六年来,感恩奋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绵阳人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和行为自觉。

目前,绵阳涌现出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中国好人11人、全省道德模范6人、四川好人41人、全市道德模范三届共81人、两届感动绵阳十大人物20人,正能量成为了流行色。

一个人的“精气神”,体现的是个人素养。一群人的“精气神”汇聚在一起,呈现的则是一种文化。

这是绵阳两千多年日月积攒出来的沛然之气,无论浸泡在怎样的岁月里,这股绵绵之气始终不绝。过去的时代,这股沛然之气生长过嫘祖、大禹的传说,诞生过李白的诗篇,也孕育过“两弹一星”、长虹、九洲。

今天,这股沛然之气依然迸发出气壮山河的力量——

2011年,绵阳荣膺“全国文明城市”;

2013年,绵阳被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授予“杰出绿色生态城市”;

2014年,绵阳成为四川唯一上榜的“中国最幸福城市”。

2013年建成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将这股沛然之气永恒地凝固在历史深处,如一座巍峨的思想航标,成为人们心灵的灯塔。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创新发展。六年来,感恩奋进与传统文化、城市文明精神一起汇入了绵阳人一脉相承的精神谱系,成为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土壤。

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六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成一个大写的“人”字,成为绵阳决策者执政的最大价值取向

“未来的发展,必将是灾区的领先!”三年前,目睹灾后重建的人间奇迹,有人这样惊呼。

彼时,人们关注的是那些“看得见的跨越”,却未必注意到其背后“看不见的变化”。

有一个插曲很有意思:刚刚揭晓的2013年四川好新闻评选中,一则短消息《绵阳压缩行政经费为环卫工人涨工资》,获得评委一致青睐,被评为一等奖。

新闻幸运地记下了历史的细节。

而历史的细节,时常内有乾坤。

六年来,在2万平方公里绵州大地上,核心价值观凝练成一个大写的“人”字,成为市委、市政府执政的最大价值取向。

书记、市长上街买菜,买菜难、菜价高,引起了注意。很快,23家直销菜市开到了居民家门口。如今,“锅里烧着肉、出门买把葱”,成为市民的生活常态。

书记、市长逛街,发现公共厕所还在收费。很快,城区公厕全部免费,“方便”之事变得更方便了。

网友反映城区公交老化,书记专门乘车体验。不久,528辆破旧公交车换成了新车,900辆公共租赁自行车亮相街头,13座人行天桥、35公里城市绿道“喜迎”市民。

仅2013年到2014年,绵阳就投入百亿元实施“十大民生工程”。

“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让老百姓真正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发展!”市委书记罗强多次强调。

从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到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从“重视总量更要重视人均,重视平均数更要重视大多数”,到实现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从“无感增长”到迈向“有感发展”——千头万绪的工作,统统指向“人”这个核心。

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市委全委(扩大)会议连续两年主题不变: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率先在全省推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不再单纯以GDP增速论英雄。

一定要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从总投资4亿元治理平政河,到全面拉开11条中小流域水环境整治大幕,全市主要流域出境断面和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一定要为人民守护蓝天白云!出台《应对灰霾天气应急预案》,将重污染天气纳入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去年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2天,秸秆禁烧期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

一手祭出霹雳手段,整治生态顽疾;一手依托绵阳科技城,创新驱动发展。去年,9家落后产能企业先后淘汰关停,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布点。

从出台20多项政策鼓励创新、创业,到一次性拿出上千万元重奖和资助优秀人才团队——六年来,绵阳科技型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创新活力不断增强,专利申请、授权量均实现了两年翻番。

价值观像空气一样,看似无形,却又无处不在。回望六年,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最实在的成果施于人,最持久的动力源于人。

六年,时间之河川流不息。岁月可以风化坚硬的山石,唯有精神不可随风而去。六年前,天灾给人们带来了深重苦难;六年来,人们用它盛开出了世间最美的花朵。

新闻推荐

中国(绵阳)科技城汽车产业投资推介会举行林书成出席并致辞

本报讯昨(27)日,由市政府主办的中国(绵阳)科技城汽车产业投资推介会在安县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林书成出席推介会并致辞。70余家国际国内知名汽车产业企业家专程赴会,与绵阳市各县市区、园区,以及华瑞...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迈上精神家园建设的新高度—震后六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绵阳方式”)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