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作家当中草莓种的最好的,我是种草莓的当中文章写的最好的。”来到义井乡美涵生态农业科技公司草莓生产基地,赵立新就幽默地对记者说。“不要看我起步晚,但是我的起点高,如果说无公害草莓只是小学毕业证,那么我们美涵生态基地生产的草莓现在已经带上了博士帽啦!”
说起与草莓的渊源,赵立新说:“因为我本人是个作家,长期从事文学创作,而且每个中国文人都有个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亲近泥土的情结。尤其是十八大以后,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这才使我萌生了去农村创业的梦想。”赵立新说。“当时只看到这片旷野,风帘翠幕,碧水盈窗,白鹭展翅,小鸟鸣唱,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陶醉了。”
“我还喜欢草莓的一另个原因是因为没有一种水果像草莓那样,产果期可以从每年11月份到第二年的5月份,这样持续半年的新鲜水果,经济效益也是很明显的。”赵立新说。“而且我觉得打造食品安全已经是个深层次的问题了,食品安全特别重要。”
“我为什么敢做500亩这么大,我就是要做高端,做有机,让产品往上海、南京等大城市走,必须要保证草莓的品质,必须使用有机肥,如果像普通农户一样就没有意义,也就有负我这一腔心血了。我走的是有机产品的路子。”
赵立新种草莓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2年,赵立新做了438个双层钢架大棚。开始由于不太懂行,栽苗时发现机器打的垄子不行,就用人工改垄,每天都有二三百人来要求干活。“管理人员建议我把人撵走,来干活的都是年纪大的人,我想,都是乡里乡亲的,让谁走都不忍心,一个企业到一个地方去,如果不能给一方百姓带来福利,那这个企业很难做好,做好了也毫无意义。”
那时的赵立新颇有种壮士断臂的气概,他果断地把垄子整好,垄子做好后,又遇到天气大旱,苗栽不上,就动用40多台抽水机抽水。“也是天佑我,栽上后就下了一场大雨。”
“第一年投入1000多万,因为没有经验,亏损较大,只收回100多万元。那时我的心里是很沮丧的。有一天傍晚,当我来到园子里,看到员工们园子里干活时那开心的笑脸,我的心也在瞬间开朗了起来,我决定干下去。”
第二年,赵立新转变思路,加强管理,更换了技术员,第一年用一个多月才把大棚薄膜蒙上,第二年只用了7天时间,第一年打垄用了一个多月,第二年只用了三四天时间。“今年草莓价格高,能收入400多万元,虽然种植面积减少了,产量却上升了。”
正说话的当口,只听旁边的草莓分拣大棚里传来一阵歌声。记者走过去,只见这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盈盈的。今年50岁的袁英枝不好意思地停了下来,她告诉记者,她家在水湖镇谢户村,全家种草莓有20多年了,两个儿子在肥西种草莓,她和丈夫受聘到这里做技术员,年薪15万元。“我家老闫的技术可好了,你看我们这里的草莓就知道了。”说完又咯咯咯地笑了。
今年36岁的严春梅是这群打工者当最年轻的一个,“我以前也是在外面打工的,有了孩子后就回到了家里,照顾孩子和太公公,又不耽误家务事,每个月还能拿到1000元钱。”
“美涵公司对对农业产业调整和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曹店村附近草莓种植户又增加100多亩,农民特别是留守妇女年均增加了收入1.5万元左右。给家庭稳定带来了保障因素。”乡党委副书记王永说。
“我最大的收获是辛苦打拼两年体味了农民在土地上获取价值的甘苦和喜悦。把艺术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更加丰富了文学创作素材,体味生活进行创作是一种相互补充。”赵立新说,现在与当初对红颜的感情又有了内涵的升华。为了提升草莓文化,他请著名词曲家写了一首《一世红颜》歌曲,他还自己亲手设计草莓包装盒,还把写红颜的诗印在在了草莓包装盒上:“你看宋词那个邀月的女子/在今夕微笑举杯/不为醉里看你挑灯舞剑/只为今晚的月下/腮边那两朵悄悄绽放的胭脂红/你静静地等待千年/不正是为了这一世的轮回吗/所以化蝶双飞/不为别的/只为这千年的相思”。(杨慧)
新闻推荐
4月22日,陶楼乡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学习活动,采取个人自学、集体学习、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观看一场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影视教育片”、“组织一次中心组理论学习”等“七个一”活动,认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