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时公祠的清风

来源:长丰报 2014-07-24 15:41   https://www.yybnet.net/

·刘宏江·

坐落于淮河南岸、八公山下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城墙巍峨,市井繁华,名胜古迹,处处可寻。但众多景点中,最吸引我目光的,当属城中那座古朴、典雅、肃静的时公祠了。

时公祠,也称“留犊祠”,位于古城西南隅一条名为留犊祠巷的深巷尽头,为纪念一位名叫时苗的古人而建。

时苗,何许人也?为什么会有人愿为他修建这样一座祠宇?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一直这么敬奉他、怀念他?

《三国志》载:“时苗,字德胄,巨鹿人,少清白,为人疾恶。建安中入丞相府。出为寿春令,令行风靡……”在任期间,清风惠政,体恤民情,为寿春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实事,深受人们的爱戴。

这里,有一个特别温情、也十分感人的故事。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汉末年,寿春令时苗驾着自家的一辆黄牛车,带着简陋的行囊,千里迢迢赴寿春(今寿县)任职。居官岁余,牛生一犊。卸任时,他把牛犊留下,交给当地百姓,说:“令来时本无此犊,犊为淮南所生有也。”意思是说,我来时本只有一头老牛,这头牛犊生下来后,吃的是淮南的草,饮的是淮河的水,理应将它留下来。大家又说:“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一致恳请县令把牛犊带走。时苗还是婉拒大家的好意,拜别前来送行的寿春百姓,登上来时乘坐的老牛破车,两袖清风而去。

为纪念这位清正廉明的好官,寿春城内的百姓把小牛饮水的池塘,取名为“留犊池”,牛犊栖身的牛栏,建留犊坊。自汉以后,历代名宦皆尊奉时苗为楷模,推崇备至。明成化年间,寿州知州赵宗,重浚留犊池,植竹于池旁,种莲于池中,喻时苗的品德,有如竹的劲节、莲的高洁。池畔建时公祠,供人祀之,并将祠旁的小巷称作“留犊祠巷”。

那座建于明代的祠宇,因年久而荒废。清乾隆十年重建,又毁。现在的时公祠,地方政府于1990年拨款,在原址上恢复重建。

“时苗留犊”的典故,早在唐代就被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典范,编入《蒙求》一书,从此家喻户晓。苏轼、张轨、汤鼐、董豫、王思九等历代众多文人墨客,慕名寻访拜谒,并留下赞美诗篇。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作《寿春令时苗留犊》图一幅,今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近些年,经常有海内外学者、游客,专程到此,寻访胜迹,发思古之幽情。

“好人走过的地方,身后开满鲜花。”“时苗留犊”的佳话,在中华大地上千古传扬。

联想到当下少数官员。他们为官一任,不是为民请命,造福一方,而是以权谋私,刮地三尺,疯狂敛财,家藏万金,真是欲壑难填。他们玩弄权术,鱼肉百姓,迷财贪色,得意忘形,宗旨意识早丢到一边。然有朝一日,东窗事发,锒铛入狱,只落得个臭名远扬、可耻可悲的下场。想想,这些人所作所为,与时苗为官之德的反差,真是何其大也!

俗话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个清白做人、踏实做事、情系群众、利为民谋的好官,老百姓自当永远记着他的好处。

“来一牛来去一牛,清风高节至今留。”走过留犊巷,驻足时公祠,顿感一股清风拂面而来。

新闻推荐

朱巷镇交流人口计生工作经验

12月1日上午,朱巷镇召开人口计生工作经验交流例会,一改过去后进表态或由领导安排工作的模式,采取经验介绍、典型引路的会议模式,让大家深受启发。首先,梁山村就如何做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做了交流发言...

相关新闻:
时刻和群众心连心2014-12-25 01:25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时公祠的清风)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