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李沧区如何破题为民解难题
一条只有三四百米的小土路,被大货车碾轧得不成样子;一个古力,不管大雨小雨每逢下雨必冒溢,给周边居民造成影响……道路年久失修、古力冒溢、房屋漏雨、卫生脏乱等这些问题要解决也多不复杂甚至很简单,可为何一拖几年甚至十多年都解决不了呢?历史遗留问题、问题小难立项等原因存在,而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人为因素,尤其是涉及部门多的问题,相互推诿谁也不想出头解决。如何破解难题,真正为民解决实际问题?李沧区机关干部包片到社区专门解决问题,还专门成立了第三方监督平台测效果。
“平时车从这条路经过后,满村尘土飞扬的,下雨天更愁人,全是水坑,居民出都出不去。”南山社区曹任盛书记说,社区南小村里有一条自然形成的路,总长也就300多米长,南北连接重庆中路和永清路,周边有居民500余户,东头还直通一所小学。“道路大概有了快十年的时间啦,早在四五年前我还没到这个社区来的时候,居民就开始反映想把道路硬化,可因为资金的问题一直没能解决。”
永清路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对于这条小土路街道多次接到社区、居民反映,也很着急想尽快帮助解决。“道路属于村管路,按说应该是由村集体企业出钱修,可村里没那么多钱,就一直拖了下来。”该负责人说,借着重庆中路拓宽改造工程竣工以及各级党组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事处主要负责领导积极向李沧区建管局争取资金,终于确定资金来源。有了主要领导牵头,办事处、居委会积极协调两侧居民将违法建筑拆除,村企也提供协助,最终统筹利用多方面力量,历经一个月的时间,最终将土路硬化铺装。
一个冒溢古力,十年终于疏通
“这个古力可是坑苦了周边的住家户,因为这个地势低,一下雨雨水根本排不出去,肯定得冒溢。”沧安路6号的居民刘先生说,冒溢的污水到处流,真是给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于沧安路6号的这个古力,永安路街道办事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因为居民反映过多次,他们也了解,但是因为受限于地势、历史规划的问题,排污管比市政管网还要低,所以造成经常冒溢,但要解决又不是简单疏通就可以的。“街道没这个能力解决,只能联系市政等部门,但就是一个古力,问题又没大到可单独确定一个改造项目,所以虽然一直协调但没有解决。”工作人员说,没办法每到下雨古力发生冒溢的时候,街道就安排工作人员用抽水泵帮忙排水。
“解决一个古力冒溢直接跟区长汇报,可能觉着有点小题大做。但是为了给沧安路6号居民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书记真是直接找到了区里的主要领导,并且把区领导和涉及部门的局长亲自都请到社区,现场了解情况。”街道工作人员说,主要领导亲自到了现场了解情况,当场就决定特事特办。而很快施工队就把这个困扰居民多年的问题给解决啦,只用了一天不到的时间。
机关干部上门,帮忙解难题
“这情况在每个地方都存在,领导更愿意出力去做能出成绩的大事,谁也不愿整天拿着给居民维修楼道灯、投下水这些事去麻烦上级部门。”一位街道干部说得很实在,可街道用钱每笔账目都是有预算的,也没有资金和能力去解决。
“对于居民反映的问题,职责范围内或者通过协调有关部门能解决的直接就协调给予解决。而不能解决的,可逐级上报,由上而下督办解决。”高宁介绍说,区里还专门成立了民情处置指挥中心,整合民意诉求的受理发现、转办督办、考核反馈等职能,打造“有求必复、即时办理、闭环控制、螺旋提升”的为民服务体系。即便是有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也要给居民一个答复,明确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据统计,截至目前,今年李沧区各活动单位已与10.7万居民户建立了入户台账,走访29600余人,收集意见1896条。其中,区民情处置指挥中心转办573件,其他通过社区、街道逐级办理等方式落实处理。记者 尚青龙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徐梦通讯员 王海燕漫步街头,疏林草地、园艺小品,赏心悦目;流连广场,花团锦簇、绿树掩映,景致优美。放眼临港,城在绿中,路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穿行在临港区这座年轻的新城里,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