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鲁甸,突如其来的6.5级地震,亲人骨肉分离,鲜活生命挣扎在废墟下。
危急时刻,一个个挺身而出的志愿者来了,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勇于上前,直面危险,为抗灾抢险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这千万个志愿者当中,来自萧县的孙海船就是其中一员。
“从鲁甸回来后,我正在组织爱心企业家、书画艺术家开展义捐义卖活动,准备再为灾区伸出援助之手。”8月17日凌晨4时,刚刚从云南救灾回来的萧县爱心志愿者联合会会长孙海船说。
今年44岁的孙海船,家住萧县龙城镇后梅村。2014年1月12日,由他发起组建的萧县爱心志愿者联合会经县民政局批准成立。联合会以“学雷锋、做好事、传递社会正能量”为宗旨,目前注册会员达547人,推动民间志愿活动体系逐步完善。
“鲁甸地震发生时,我在江苏邳州庄印芳拥军陈列馆志愿服务。”孙海船说,“8月1日开馆后,每天都有从全国各地来此参观学习的。看到86岁高龄的庄妈妈忙前忙后进行爱国主义宣教,我一时无法开口说去灾区救援,每天只有通过电视、网络了解灾区的情况。”
2001年,在一次爱心公益活动中,孙海船认识了全国拥军模范庄印芳,并为她当了5年的驾驶员。在庄妈妈事迹感染及博爱情怀熏陶下,孙海船也走上了爱心公益之路,先后花掉近40万元积蓄从事公益活动。
“是不是你也想去救援?”庄妈妈猜透了孙海船的心思。“想去就去吧,我支持你!”8月8日,回到萧县的孙海船稍做准备,备上换洗的衣服、常用的药品以及手电、口罩等物品,于次日启程直奔云南灾区。
9日上午9时,孙海船到徐州观音机场因没能赶上当日飞往昆明的航班,改乘火车赴南京,10日中午从南京禄口机场乘飞机15时到昆明,乘火车于11日凌晨到昭通,在昭通火车站候车室等到天亮,坐汽车于10时至鲁甸,然后又乘坐半小时的客车、步行2个多小时,于当日下午2点多到达震中龙头山镇。
饿了,就吃口方便面;渴了,就喝口矿泉水;困了,就眯上一小会。千里迢迢,日夜兼程,几经辗转,只为及早到达灾区伸出援助之手。
“老乡,坐我们的车吧。”也就在进入龙头山镇的卡口处,孙海船遇到延安红十字会救灾物资运输车辆。“好啊!我帮你们卸货。”
向“前指”报到后,物资车来到龙头山镇农贸市场,大家赶忙搬运物品,5吨的车载,全部是薯片。汗水,雨水,(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老魏,是啥事让你这么高兴?”“正愁着没钱买肥料呢!这不在北京打工的大儿子刚给我打电话说给我寄了三千块钱,让我买种子、化肥。我这去镇上银行取去。”在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