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泗县墩集镇石梁河村草莓种植大户尹文林家占地50亩的连体草莓大棚,入眼是一片绿意盎然,一畦畦碧绿的草莓畦整齐排列着,细看,会发现有的草莓秧上已经开始挂果。“小心啊,别踩着秧了。”尹文林一边指导着工人们盖塑料薄膜,一边向记者介绍,“别看现在才开花,再过一两个月就都变成一颗颗‘红宝石\’了。现在俺们村的草莓出名得很,除深受当地人认可外,北京、上海那样大城市的人也都认俺们这‘蜜恋牌\’草莓,今年,我的50亩草莓又能卖上好价钱!这可多亏了咱们农合行啊!”他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也如一颗新生的草莓一般,满溢着红彤彤的幸福。
1998年,经过调查市场,发现在泗县种植大棚草莓还处于空白状态的尹文林在全村第一个种起了大棚草莓。经过十五六年的摸爬滚打,尹文林的口袋慢慢鼓了起来,成了村里的“有钱人”。
尹文林虽已年近50岁,但做大做强的心境丝毫不亚于年轻人。去年,他在村里又租种了100亩地,准备建设一处占地50亩的连体大棚专门栽种草莓、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正打算摩拳擦掌大干一场之时,他遇到了最大的难题——资金不足。建设50亩的连体大棚大概需要300多万,掏出全部家底,加上从朋友那借的钱,算来算去,还要差上四十万。正当他发愁的时候,邻居给他出主意让他到镇上的农合支行看看。“当时,我真的只是去试试,我想如果借两三万,银行或许可以借,但说要借几十万,人家怎么能那么容易借给咱一个庄稼人呢!”就这样,他找到了泗县农合行墩集镇支行行长张静,说明了贷款诉求后,提交了申请。经过泗县农合行墩集镇支行工作人员上门考察后,加上公职人员的担保等手续,最终,尹文林通过了审查,获准了贷款。“当时,镇上支行的人通知我40万贷款钱已打到我的户头上时我都不相信,直到去银行查,钱真到了时,还是觉得跟做梦一样!”就这样,一处高5米、占地50亩的连体草莓大棚在泗县墩集镇盖了起来。
谈起为什么要大投资建设连体大棚时,尹文林向记者介绍,连体大棚的优点在于棚里的土地利用率高,较传统温室更统一、操作更科学 、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棚内温度分布比较均匀且变化比较平缓,地温差距不大;棚内可进行小型机械化作业,便于规模化管理;再者立柱多,抗风压能力强。尹文林告诉记者:“去年,我这种植草莓产出效益每亩在1.2万元左右,除去人员开支及种植成本后年收益在60万元左右。”
为了最大限度的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平台,近年来,泗县农合行在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植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极扶持一批优秀种植养殖大户,解决了他们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及时满足他们的资金需求,为促进农民致富提供强劲的动力和可靠的保证。本报记者 马远征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去年以来,萧县精心实施龙河治理项目,目前,已累计完成工程投资1.8亿元。龙河南北贯穿萧县城区,是城区主要的排水通道。去年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