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与“不该”
在初赛首场比赛中,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东工业大学4所大学持正方观点,认为赵本山应该继续上春晚;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持反方观点,认为赵本山不应该继续上春晚。8队辩手在辩论场上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各就己方观点与对方辩手展开激烈的辩论。
在辩论的焦点中,“该”与“不该”成为正方华南理工大学辩手抓住的重要字眼。华南理工大学辩手认为,赵本山的春晚节目主要以小品为主,通过夸张滑稽等表演方式表达讽刺和教育意义,兼具大众教化与娱乐流行属性,具有受众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的特点。并从春晚的娱乐层面、文化层面、社会 引导功能层面三方面产生的正面效应“开篇立论”,认为赵本山应该继续上春晚。
但在反方的观点中,赵本山近年来的作品直走下坡路,创新性不高,观众反应大不如从前,评论界批评其表演越来越僵化。更将传统小品作品与现下时兴的“网络段子”进行对比,认为小品受网络段子的冲击也越来越严重。
“能”与“不能”
当然,除了“抠字眼”的“该不该”外,“能”与“不能”成为了8所学校辩手争论的另一个“焦点”。关于能与不能方面,正反双方辩手主要从符不符合春晚的本质要求、其作品缺乏对社会正确的指引、充满对弱势群体的嘲讽等方面进行辩论。
反方广东财经大学辩手认为,赵本山的作品内容固化,难以在日益更新的社会中符合时代的要求,其以往的节目中,大多从弱势群体中取材,以嘲弄弱势群体博大家一乐,无形中渗透着歧视。这些放在权利意识薄弱的从前,不会引发社会愤慨;但在强调人权的当下,却将招致越来越多的批评。在全民舞台的春晚上表现这样的内容,其所倡导的价值观将会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以此为素材的悲喜剧,引领文化导向的春晚不需要。
反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辩手则在激烈的辩论中反复强调,赵本山的《卖拐》《不差钱》等作品中,不仅嘲讽他人,而且传达了不正确的价值观。如在《不差钱》中看到赵老汉为孙女争取表演机会而曲意迎合拉关系;有的作品中偶尔针砭老太太倒地没有人扶的时弊,但往往只是点到即止,并未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
但在正方的观点中却并不以为然,有辩手认为赵本山作品虽在模仿或者“过度”模仿中无意伤害到部分人,但并不能断章取义,片面看待其作品的主旨。
新闻推荐
王珞丹和张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