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塘乡樊祠村位于瓦埠湖畔,优良的水生态环境,让湖畔农民在致富之路上,有了走“水路”的想法。
返乡创业的樊远伙、董玲夫妇就是樊祠村通过走“水路”,实现增收致富的一家人。
11月18日,守在占地60亩的大闸蟹养殖基地的樊远伙、董玲夫妇,看到蟹池边一个个半斤左右的大闸蟹窜来窜去的,笑逐颜开。樊远伙说:“再等等,过些天,这些大闸蟹可能卖到一斤60元以上大价钱呢。”
39岁的樊远伙早些年一直在外地从事机械施工工作,远到辽宁、青海等地,虽然挣到了钱,可是十分辛苦。2011年,他回乡时考虑到养大闸蟹效益好,家乡又有瓦埠湖优质水资源,而且如今老百姓也越来越喜欢吃海鲜,销售应该不成问题。于是,他一次性投资10多万元,在靠近瓦埠湖湾区以每亩600元的租金流转土地,自己动用挖掘机等机械施工,建起水域面积60亩的大闸蟹养殖场,引进蟹苗,开始了他的特种水产养殖。
“一开始养蟹,没什么经验,都是到外地跟人家学来的技术。现在会养了,总算有了奔头……”正在将捕捞上来的大闸蟹往桶里装的董玲,一说起与丈夫一起返乡创业的事,脸马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蟹池里的水用的是瓦埠湖优质湖水,大闸蟹生长环境特别好,蟹的肉质也清甜鲜嫩,价格当然也不错。去年卖蟹,净赚了30多万元。”说起养蟹的效益,樊远伙也是一脸的高兴劲。
“现在,养蟹要购买小鱼什么的,虽然成本大一些,但是效益是很明显的。我感觉市场的前景还是广阔的。”樊远伙说道:“今年又租了50亩土地,把大闸蟹养殖基地规模扩大到100多亩,让更多的农民一起养蟹,共同致富。”图为董玲正在捕捞大闸蟹。(杨维礼陈玉洁 )
新闻推荐
近日,县民政局关工委来到庄墓镇张圩村走访慰问6户结对帮扶困难家庭,和他们座谈交流,带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并为每户贫困家庭送上慰问金;救助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更是民政局关工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