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多,医保无法异地报销越来越成为百姓苦恼的问题。那么到底是什么把医保困在原地?医保“全国漫游”还要等多久?记者就此采访部分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及会外的专家。
据统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覆盖我国95%以上城乡居民。
然而,不同地区间却有一道无形的屏障阻碍着人们基本医疗保障需求的满足,尽管部分省份之间已开展点对点跨省即时结算合作,但大多数跨省就医者还得带着各种单据,“跑腿”“垫资”问题凸显。
医保的目的就是保障群众最基本的医疗卫生需求,医保何时才能实现全国“一卡通”?
过去几年,新疆、吉林、云南等十多个省份先后与海南签订异地就医结算合作协议,两地参保人员在合作省份突发疾病住院治疗,可直接按照参保地医保药品目录、报销比例即时结算。此举为到海南过冬的“候鸟老人”及游客提供了方便。
海南模式能否复制到全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等多名代表委员指出,全国实现跨省异地结算还面临诸多瓶颈。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以地级市为统筹区域,新农合大部分以县为统筹区域,而且分属人社、卫计两个系统管理。此外,对于医保,财力较发达地区政府补贴多些,否则就少些。
以上这些因素造成了各地医保障水平差别较大,药品目录、起付线、封顶线以及报销比例千差万别。
参加两会的一些代表委员指出,为流动人口就近就医提供结算便利,出路不在于建立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结算平台,在于省级统筹与体制改革,要在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上下大工夫。
首先,要尽快实现省级统筹,实现参保人员标准统一。此外,要加快体制改革,整合现有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并轨为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条件成熟后再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轨为一元化的全民医疗保险。
据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新闻推荐
“法治”在中国人的心中占有怎样的分量?正在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究竟引发了多大的关注?老百姓心里最关心的是什么法律?今年两会期间,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