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一个朴实的荣誉称号。他们大都工作平凡、普通甚至琐碎,然而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我们工作、生活在劳模身边,时刻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本期《生活专刊》走近劳模,让我们一睹宿州市劳模风采,向劳模致敬,向劳模学习!
杨礼辉:踏实做人,用实力闯出一片天
“不管是做事还是做人,都要踏踏实实,决不能偷奸耍滑。”这是杨礼辉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
26年来,杨礼辉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一步一个脚印,如今成长为安徽安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曾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89年,杨礼辉中专毕业被分配到位于宿州北关的安徽特酒总厂,从一名酒精生产线上的操作工做起。他踏实肯干,特别能吃苦,由于表现突出,第二年便升职为班长。一年多后,他又升职为车间副主任。就这样,他凭着对工作的一腔热情,努力奋斗,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2004年,公司改制,由国企改为民企,公司名称也改为安徽安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当时,杨礼辉已经担任公司酒精分厂厂长了。他立足本职,积极参与技术改造,以达到稳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2006年6月开始,杨礼辉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同时兼任酒精分厂厂长。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对原酒精生产线进行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由原来的以玉米为原料的生产线技改为以玉米、小麦等原料的五万吨酒精生产线。接到任务后,他积极带领技术人员持续奋战了整整30天,终于完成了技术改造,为公司节约了包括设计、安装资金共50多万元钱。
2008年,他又带领公司一班技术人员,对谷朊粉生产设备进行改造,此次改造不仅提高了20%的产量,还提高了产品质量,每年可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50余万元。2009年,他带领一个攻关小组攻克应用以小麦面粉为原料的酒精生产低温蒸煮新技术,这项技术每年为公司节约蒸汽85万元。当年10月,他带领他的同事们对A淀粉及变性淀粉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并改进操作方法,使当时的淀粉产量比原设计要求提高了50%,年创效益达50万元以上。
公司因发展需要,于2012年3月份开始在开发区新建厂区。为维护好客户,保证产品的正常供应,新厂在建设过程中,老厂按照实际情况正常生产。这期间,杨礼辉不仅要担任新厂的工程副总指挥,还要负责老厂的生产管理工作,身兼数职,事务繁杂。他顶着压力,从不抱怨,经过10个月的奋战,一期工程全部完工,2013年元月份正式投产。接着,2014年,二期工程相继开工,他再次开启以厂为家模式,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半年后,二期工程顺利完工并投产。
“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克服自身缺点和不足,为公司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杨礼辉充满激情地说。本报记者
王新荣: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她曾被选为省人大代表、埇桥区政协委员,被授予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市首届“创业先锋”、市“三八红旗手”、“巾帼致富能手”、“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她就是埇桥区桃园镇镇长助理、埇桥区桃园新型乡村工业园支部书记王新荣。
作为土生土长的桃园人,王新荣对那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感。1992年,王新荣当选桃园镇吕寺村妇联主任,次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带领村民种植蘑菇,经常举办蘑菇种植培训班,将自己在外地学习的新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村民。就这样,5年后,该村已经有一半以上的村民参与蘑菇种植,户均增收5000元。看着村民们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王新荣的内心别提有多高兴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1995年,位于桃园镇的桃园煤矿建成投产。她抓住商机,拿出多年积蓄,购买运输车辆,组织运输车队,跑起了煤炭运输。与此同时,成立贸易公司,带领村民一起经营煤炭、木材、物流配送等相关生意,公司的利润实现了连年翻番。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她相继投资兴建祁南自卸码头,盘活面临倒闭的兴联窑厂,组建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等。
2008年,一心为民的她当选吕寺村总支书记。当年,祁南煤矿塌陷区群众搬迁安置问题,一下子压到了她的头上。当时,埇桥区在吕寺村征地1400亩,规划建设安置3万群众的祁北新城。如此,村里面临征地的群众就会有所顾虑。于是,王新荣便挨家挨户做村民思想工作,并实际为那些被征地群众安排好住房、门面房等,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就这样,征迁工作很快得到了群众们理解和支持,一排排整齐的楼房顺利建成,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0年6月底,结合安徽省“百千万工程”的要求,王新荣精心谋划建设了新型乡村工业园,组建了复兴乡村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并被推选为公司法人。她利用多年来建立的人脉关系以及其自身的不懈努力,如今工业园已有服装、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等22家企业入驻,其中,大部分是依靠当地农产品为原材料的食品加工业。整个园区可带动1200位村民就业,园区年产值达6至7个亿。
“加工600套服装,对吗?”“好的,我这就给您安排,感谢您的支持……”采访期间,王新荣的电话不断,全是关于工业园业务上的事儿。经历30年风里来雨里去的打拼,年近半百的她仍怀有一腔热情,并没有想要彻底放下身来歇歇的意思。“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工业园的这些企业维护好,建设好。”本报记者 刘春艳
徐永生:做一个合格的“猪贩子”
见到徐永生颇费了一番波折,在来到他的养殖场的那一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池浅浅的黄色药水,这是徐永生生猪养殖场的消毒池,位于大门入口处,进出车辆都要从上面经过进行消毒。记者跟随徐永生绕过消毒池,从旁边的一间小屋穿过,屋内已经被消毒水浸湿的地毯则是给人消毒用的。“消毒是养殖必备工序,一场疾病或瘟疫会给公司带来不小损失。”徐永生边走边对记者说。
自1995年开始小规模养猪以来,经过20年的发展,徐永生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生猪生产大户。但他可不仅仅是纯粹的养殖户,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猪贩子”,是顺河乡汪龙村党总支书记,是省人大代表和省劳动模范。2008年,徐永生成立兄弟养殖有限公司,并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农民致富。2011年,市场行情好转,他抓准时机扩建厂房,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如今,他的养殖场已是占地面积106亩,存栏生猪5600余头,员工21人,集种猪生产区、育肥生产区、工人生活区和污水处理区为一体的标准化养殖公司。
身兼多职,要管理好这么大一个“摊子”可不是容易的事。徐永生告诉记者,自己每天的工作就围绕三大主题进行,一是村里事务,二是公司采购,三是生猪贩运。汪龙村是埇桥区有名的蔬菜生产基地,作为党总支书记,为增加农民收入,他利用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有利时机,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挥土地最大效益,帮村民增收致富。作为养殖公司的负责人,他还要肩负着经营管理的重大责任,用料采购,都是徐永生亲自联系,“小猪仔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用料是不同的。”徐永生指着库房的一袋袋饲料告诉记者。环顾四周,记者看到在库房的墙壁上挂着保育期、育肥中期、育肥后期的牌子,每一阶段的用料都堆放在指定位置,这样方便饲养员取料。猪养得好,销路自然也好,不光如此,徐永生还从全市周边地区的养殖户手里收购生猪,再通过自己多年积累的渠道往外销售,“苏南、上海、浙江等地是我们主要的销售方向。”
为了让资源循环利用,2014年,徐永生又流转了300多亩土地用来种植土豆、葡萄等绿色植物,通过沼渣、沼液解决种植园肥料问题,使粪污得到有效利用。“我准备再流转300到500亩地,扩大种植园规模,增加种植种类,打造现代农业‘沼渣果\’循环经济区,这是我的目标。”徐永生对未来很有信心。本报记者 付雪芹
单增龙:闲不住的养路人
再次来到埇桥区交通运输局蒿沟养护中心,记者依旧对这个漂亮的小院赞不绝口。正是四月好时节,300多株石榴、海棠、桂花、木瓜等数十种绿化树木葱翠欲滴,地面一尘不染,“快点,把这些落叶清扫一下。”在跟记者交流的时候,该中心主任单增龙不忘提醒职工清扫刚落下的树叶,他不但养路护路工作做得好,自己的“家”也打理得井井有条。
每年的4月至9月,是道路养护工作最忙的时候,再次见到单增龙,他依旧是那么风风火火,甚至比之前还要忙。埇桥区“十佳青年”、“埇桥好人”、市劳动竞赛“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就是对他工作的最好肯定。在蒿沟养护中心工作已有3年时间,与过去只担任中心主任相比,如今他又多了一个身份——埇桥区交通运输局县乡管理局副局长,负责全区县道养护工作,工作量也倍增了起来。“全区县乡道路点多面广,但人手明显不足,光是给路边的杂草打除草剂就是巨大的工作量,我们筹备把养路护路工作推向市场,成立公司,招聘人员进行管养。”单增龙指着路边已经开始疯长的杂草对记者说。但,道路养护工作,何止是除草那么简单,行道树修建、路肩维护、道路两侧清障、行道树涂漆、路面划线等工作每一项都有他的身影。“像这样的路面就需要灌缝,如果雨季来临,容易进水,损毁路基。”单增龙踩了两脚脚下的路面对记者说。
坐不惯办公室的他,每天都要往外跑,在全区各处巡视监督,“他们如果出现养护不符合标准的,通过巡视监督能够及时发现。”单增龙告诉记者。在记者采访的当天,恰巧是蒿沟乡大花路通车暨千亩牡丹园开园,游客众多,单增龙带领员工迅速赶往现场维持交通。养护中心坐落在蒿沟乡辖区内,时间一长,单增龙与周边村民也逐渐熟悉了起来,不停与群众打着招呼。在“三线三边”环境治理过程中,他不仅做好本职工作,还带领职工积极配合蒿沟乡党委政府,今年1到3月份,蒿沟养护中心完成县乡道路“环境整治”工作327公里的养护任务,维护路肩150余公里,埋设地名牌59块,警示桩540余根,清理小广告220公里700余块,同时对县乡主要干道进行清扫、日常维护,打造了一个崭新的覆盖全区北半部综合性的农村公路养护中心。本报记者 付雪芹
采访札记:
劳动最美好,劳动最光荣。又是一年劳动节到来,每当这个时节,从国家到地方,都会为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优秀劳动者举办表彰会。他们是广大劳动者的代表,是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他们把自己的汗水洒在基层一线岗位上。在记者采访的几位劳动者中,有风雨无阻尽心尽力养护道路的养路人,有带领村民致富的村干部,有工厂车间的技术工,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践行着自己的诺言,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是广大普通劳动者最忠实的“代言人”。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的今天,社会工种也越来越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专业化的形势。故,任何环节的劳动付出都可以出模范,树典型,这可以更好地鼓舞人心,激发创造力。劳动既是公民的义务,也是公民的权力,相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劳动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劳动机会,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浪潮中的主力军作用,在社会上形成人人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价值观。
新闻推荐
新华社武汉8月28日专电(记者 李伟 黄艳)记者从湖北省农业厅获悉,日前该厅联合湖北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共青团湖北省委制订实施方案,决定今年将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