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己的青春梦想,我曾经大胆地“任性”过一回。1989年3月,我用一种体面的方式,告别了对我高考寄予厚望的老师和父母,“逃离”了贫困的家乡。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我拿着红色的入伍通知书,出现在家中父母面前时,他们顿时惊讶得不知所措。父亲翻来覆去地看着我的入伍通知书,半天才说出一句话:“去当兵保卫国家,没什么错!”
走前的那天晚上,父亲认真地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孩子,你今年十七岁了,高中也快毕业了,父母尊重你的选择,我们想知道的是,你为什么要急着去参军呢?参加完今年高考明年再去也不迟啊。”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当时是这么回答的:“我们小山村太穷,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还有哪一个地方像我们这里现在一不通电、二不通公路的?我们这批兵去的地方是广州,那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你们放心,不在部队学点本领,搞出点名堂,我是不会回来的!”
就这样,带着父母的叮嘱和担心,我成为驻广东特区某部火红木棉花下的一名哨兵。野战部队的生活是紧张艰苦的,我参加新兵训练三个月,磨破军装两套、解放鞋三双,整个人脱了一层皮,换得了自己军旅生涯的第一次嘉奖;参加海训一个月,整个人被海水泡得变了形,又脱了一层皮,换得了自己军旅生涯的第一次优秀士兵奖励;参加港口工程建设施工半年,人被晒得像石头一样黑得发亮,雨落在皮肤上不沾半点,又脱了一层皮,换得了自己军旅生涯的第一次荣立三等功。因为每天能看到特区的变化,我没有叫过一次苦,尤其是在支持特区的港口工程施工建设中,我亲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魔力”,工作虽累但心中仍自豪不已。努力的工作与学习,得到了领导的信任与培养,一年多以后,我被选中参加全军军校招生统考,最终我以良好的军事素质与优异的文化成绩,考上了军内一所有名的军事学院。
如果父母知道我考上了军校,那该有多高兴啊,可惜当时家里没有电话,只能写信告之。我的报喜信还未写好,就收到了父亲的来信,他在信中高兴地告诉我,在市、县两级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村人民的辛苦努力下,我们村终于通电了,电灯亮的那天刚好是爷爷七十大寿之日,他老人家喝醉了。这么一封简单的家信,竟然读得我流下了眼泪!
四年的军校生活,前三年我都没有回家休假过,我利用宝贵的寒暑假,积极参加学院的各种活动,既学到了书本上很多没有的知识,又为自己挣得一些生活费。虽然军校不要交学费和伙食费,每月还有几十元的津贴,但要买学习资料和其他生活用品,还是要花钱的,我不想增加父母的负担。
军校毕业命令一宣布,我就迫不及待地赶往火车站,我要回家。坐了23个小时火车,我回到了家乡省城。在省城工作的堂兄执意要开车送我回家,我没推辞。省城到我们县城的路变成了高速公路,县城到我们镇的沙石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车进山后,我更是欣喜不已,镇上到我们村的路是一条崭新的水泥马路,茅屋不见踪影了,到处都是新楼房。车一直开到我家楼下,父母和邻居们见车里走出的人是我和堂兄,都激动得大喊:来了贵客啦!
时光易逝,仿佛转眼间我就离开老家二十多年了。今天回过头来看,首先庆幸的是自己的青春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其次庆幸的是当年的任性还不是错误,虽然那样选择多少有些冒失!
新闻推荐
...